这首《咏雪倒也不是全无是处,至少听起来朗朗上口,还容易理解,因此郑娘子维持着标准的微笑,表示苏兆这关算是成功了。

“呼——”

坐下后,苏兆长长吐出一口气,心中的紧张散去后,一股自得之情油然而生。

瞧见没,连郑娘子都夸我的诗写得好。

看来我在诗词一道还是挺有天赋的。

苏兆心里得意,与温瑜讲话时嘴上便没个把门的,秃噜一下把他哥前两天刚说的,嘱咐着先不要外传的消息说了出来。

“今年,朝廷好像决定要恢复科举。”

这话不仅是温瑜听到,连带着附近几个文士都听个清楚。

苏兆说完立刻意识到不对,抬手捂住嘴,但显然已经没用了,你问我答之下,二十人全都知道了这件事。

“苏兄此话当真?”

“戏言耳,戏言耳,诸位请勿当真。”苏兆连忙补救,但这样更让人相信消息是真的。

“苏兄不必紧张,既然苏兄把我们当兄弟,将如此重要之事告知我们,我们也不是无耻小辈,自然会为苏兄保密。”

“说的是,今日出了这个门,我就当从没听过这消息,只烂在心里。”

“没错,所以苏兄可否告知些详细内容,今年要考哪一科?是哪位大人主持,朝廷对此有何态度?”

文士们接二连三发问,言辞恳切,再三保证,就差伸手发誓了。

苏兆也知道自己闯了祸,想着补救,既然他们答应出了门就忘,不再说与他人听,因此苏兆也逐渐放松,心中犹豫要不要继续说。

“苏兄——”

苏兆最终还是没抵抗住连番的糖衣炮弹外加真挚眼神,对他们提出的疑问做出解答。

“我也只知道一部分,朝廷近来是有这个风向,甚至有消息说六部九卿大多数都持赞同意见,就等过两日大朝会提出此事了。”

温瑜在一旁听着,在众人将苏兆架到高处试图得到更多信息时保持沉默。

她也想知道有关信息,若是她开口解救苏兆的处境,纵然他会对自己感到感激,但对应的,另外十几个文士可就结了仇。

况且,苏兆一时失察才说出此事,等解了围,纵然苏兆对自己感激,也不一定会愿意告诉自己更多的情况。

众文士们屏息听着苏兆的小道消息,他们距离京都遥远,平日里消息全靠好友们互相传递,比起苏家这种背靠大树的来说,自然要落后不少。

他们虽然嘴上说着大夏气数将近,良禽择木而栖,不若找个明主以求从龙之功。

但当机会摆在面前,更多人还是更倾向于自己生长了数十年的大夏皇室,若是能够科考为官,一展胸中才华抱负,给大夏续上一口气或者求得百年稳定,不也是值得名垂千古的大功一件。

身为读书人,谁不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众人你来我往,唇枪剑齿将苏兆肚中一二消息掏空,确定苏兆也就知道这些后才罢休,露出一副笑意吟吟,万分感激的面容来。

温瑜旁边的姜竹清撇撇嘴,小声吐槽一句:“虚伪。”

(? ̄?^ ̄??)

温瑜听见了,扭过头来:“你要是大点声说,明日你的名声便成了那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这不是知道温小弟与我是同道中人,我才会说出口。”

姜竹清话语间有意进一步拉近二人关系,“等行酒令散了,温小弟可否愿意同我一起转转?今日初来这长安城,还没来得及好好瞧瞧。”

温瑜笑起来:“正巧,我与家中小弟也是初到长安,想着待会到大雁塔去看一看。”

温瑜指着身后的二丫和阿糖,她俩自从坐下后便一言不发,认真完成温瑜给的任务。

观察席上各人的言谈以及身份,思考他们所说话的含义。

虽然嘴上没出声,但二丫一直用传音向阿糖吐槽。

你看那人,生的肥头大耳,总是自以为俊朗整理发冠,还色眯眯的盯着郑娘子瞧。

那苏兆是不是有点傻气,出门得让人忽悠瘸了。

先生好厉害,这么快就想出来了!

先生右边的少年有点奇怪啊,他说话总若有若无的打探别人的消息。

噗嗤!哈哈哈哈,这咏雪听着还怪顺的。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