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日。

西夏都城,兴庆府。

在西夏百姓围城造反的情况下,党项贵族们彻底妥协了。

西夏一众朝臣与党项贵族,逼迫十二岁的西夏国主李秉常签下三条政令。

其一,降帝为王,李秉常由西夏帝王变为西夏王。

其二,恢复汉礼,废除梁太后的一切反汉主张。

其三,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误国误民,将被永久幽禁于兴庆府。

此外,西夏还草拟了一份看起来甚是可怜的书信,恳请大宋帮扶西夏,再结父子情谊。

如今的西夏,缺少了大宋粮食、布匹等基本生活物质的帮扶,日子过的甚是窘迫,近乎处于卖儿鬻女,易子而食的状态。

所谓的全民皆兵政策。

因为朝廷的无能,养兵的花销,贵族的剥夺,已经是形存实亡。

很快,此消息经由王韶呈递到了汴京城。

王韶在奏疏中提出了两个主张,其一,趁此机会拿下西夏;其二,无视西夏请求,任其自生自灭。

至于选哪个,还需要赵顼定夺。

这一日,垂拱殿内,众相公齐聚。

赵顼将王韶的奏疏放到一旁,道:“大家都讲一讲吧!”

司马光率先出列,道:“官家,臣以为,此乃天赐良机,我们可派兵前往西夏,将西夏朝廷彻底覆灭,进而开府建州,为我大宋扩展新版图。此举甚至不会引发战事,只要我们的西北军去转一圈,西夏兵定然投降。”

听到这话,众臣都笑了,此话确实不假。

大宋西北军有这个实力。

这时候,文彦博也站出来说道:“臣附议,此时正是灭掉西夏的最好时机。”

“臣附议。”一旁的王珪也拱手道。

王安石站了出来,道:“官家,臣不赞同。”

“亡西夏不难,养西夏却难。当下,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还需各类物质支持,再加上我们前段日子的军费支出,不宜再盲目扩大领土!”

“王介甫,依照你的意思,我大宋目前的国力,难道养不活西夏的百姓吗?若能开疆扩土,成就一番如秦皇汉武般的伟业,朝廷绝对是愿意勒紧一下裤腰的,百姓也是愿意做出牺牲的。“文彦博高声说道。

“秦皇汉武?秦行暴政,二世而亡,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国库空虚,大汉至此衰落,那不是真正的盛世,这两位皇帝怎能是官家效彷的对象!”王安石看向文彦博,道:“枢密使,本官并不是不反对开疆拓土,而是不支持现在开疆扩土。你如此着急,不就是想着能让自己在枢密使的位置上,成就这样一番伟业吗?”

“你……你……你……一派胡言!”文彦博有些语塞,他确实有这样的私心,但即使让别人做枢密使,也几乎无法拒绝这个天大的功绩。

这时,三司使韩绛站了出来。

“官家,臣支持王介甫。虽然我大宋国富民丰,比五年前强了数倍,但是一旦再拉上西夏这个累赘,必然会增大开销。开疆扩土固然体面,但是却会极大地影响朝廷的富民策略,朝廷开支会陡然增大,就好比我们自家人还没有吃饱吃好,就要去收留一大批乞丐,甚至还要将这群,随时都有可能捣乱,恩将仇报的乞丐当作家人来养活,当下并非是好时机!”

韩绛这个家人和乞丐的比喻,一下子让文彦博、司马光都无话可讲了。

众臣的心里其实都很纠结。

赵顼心中也有些纠结,他不由得看向一直都没有说话的韩琦。

韩琦往往都是最后发表意见,综合不同观点,得出最适合朝廷的策略。

韩琦见大家都不说话了,当即站了出来。

“开疆扩土,灭掉西夏,乃不世之功,作为大宋官员,自然是人人向而往之。枢密使和司马相公有此想法,并非私心,而是正常反应。王介甫和三司使考虑的则是对我大宋的损耗。如今,西夏确实是个烂摊子,我们若将其灭掉,养西夏百姓,确实是个大麻烦,且他们与我们并非同族,必然会爆发出各类问题,阻碍我大宋的新法进程,双方的思虑都是为朝廷着想。”

“综合大家的意见,诸位都是希望灭掉西夏的,只是一方认为可在当下灭西夏,一方认为当下还不是灭掉西夏的最好时机,那诸位觉得最好的时机应该在何时呢?”

韩琦看向王安石。

王安石张嘴欲言,他只是认为此时不适合灭西夏,但却没有想到什么时候能灭西夏。

司马光瞬间精神起来,他以为,韩琦是站在自己这边,当即站出来说道:“如果不知何时才能灭西夏,那么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韩琦微微一笑。

“非也。老臣以为,此时并非良机。”

众臣纷纷看向韩琦。

他这样说,等于是告诉众人,他知晓何时是良机。

“敢问韩相,您觉得何时才是良机呢?”韩绛疑惑地问道。

“诸位可还记得三年前,官家提的那个五年十年规划?”

“五年内,收复燕云十六州,十年内,让大宋再无饥馑之患!”朝臣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燕云已经收复,待我大宋无饥馑之患时,臣以为,西夏、辽国、高丽、东瀛,皆可灭!”韩琦放大了声音。

此话一出,群臣先是一愣,然后面露惊喜,最后又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一愣,是因为众人都没想到会在这个时机。

面露惊喜,是因为若在大宋无饥馑之患时,一统天下,确实是最好的时机,完全不影响百姓的生活质量。

又不由得皱起眉头,是因为让大宋再无饥馑之患,比灭掉北方四国的难度要高多了。

赵顼听到此话,眼睛顿时亮了。

确实。

这才是最好的时机。

他清楚地看到了众臣脸上的表情变化,也明白了大家的思虑。

“咳咳……”赵顼干咳两声,缓缓站起身来。

“治平四年,正月十一,朕刚登基三日,三司使告诉了朕一个消息:百年之积,唯余空簿。诸位能想到,在不到六年的光景内,我大宋能发展成为这般模样吗?”

“我们想不到,但是我们做到了!”

“让我大宋再无饥馑之患,朕认为并不难完成,如今我们的富民政策已经完成了大半,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帮扶那些最底层的百姓,朕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到,且用不了十年!”

“朕认可,待我大宋无饥馑之患时,便是灭西夏、辽国、高丽、东瀛,甚至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

赵顼此话,几乎是一锤定音了。

众臣都感觉身上刚轻松了一点点,又要背起沉甸甸的胆子。

但是官家的话语,却让大家都有了信心。

赵顼又补充道:“当然,对西夏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告知王韶,但凡不愿待在西夏的百姓,皆可来我大宋,成为大宋子民。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去燕云十六州。那里与西夏环境类似,凡是选择在燕云十六州生活两年以上的百姓,皆赐宋民身份,享受大宋百姓可享受的一切权利。”

众臣不由得都甚是兴奋,此主意真乃是一箭双凋,不但解决了燕云之地,地广人稀的弊病,也给了西夏穷苦百姓出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