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人,曾让太宗孝文皇帝无从下手。

一直到某一天,有人举报张武受贿,才总算是让太宗孝文皇帝揪住了张武的小辫子。

张武收受的贿赂很多,足有五百金。

至少对于当时,尚还处于重建阶段的汉室而言,五百金,对于任何一个个体,都是一笔极为不菲的财富。

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张武那五百金,其实也完全可以被粉饰为礼物——别人送给他的礼物、心意。

所有人都知道继宋昌、薄昭之后,张武也要遭受太宗孝文皇帝的打击;

所有人都知道张武受金,是太宗孝文皇帝难得的机会。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太宗孝文皇帝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居然会这般阴损······

按照常理,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不外乎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在得知张武受贿之后一笑而过,随后将张武私下召入宫,委婉的敲打一番,说一些类似‘别让我难做’‘注意点影响’之类。

如此一来,张武大概率会引咎辞官,太宗皇帝也就不用再防备这个老熟人、老心腹。

第二种则是公事公办,直接把这件事闹大,指着张武的鼻子一通臭骂,然后以‘近臣犯法,罪加一等’惩治张武。

这样一来,无论张武是被罚金还是下狱,都会同一时间被罢免官职,同时又完全没有资格去抱怨。

但太宗孝文皇帝,选择了第三种方式——一种非人的,非常人所能想到的方式。

——赐五百金,以愧其心。

在得知张武受贿五百金之后,太宗皇帝又反赐给了张武五百金,对外美其名曰:以愧其心;

与此同时,太宗皇帝也将张武叫到了身边,说了一些让人再也抬不起头,从此彻底社会性死亡的话。

——张武啊

——旁人是臣,你,可是朕的好大哥呀

——你也知道朕来这长安,那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朕的笑话,你不帮朕也就算了,怎么反而还跟着添乱呢?

——往后缺钱了就跟朕说

——虽然朕连一个亭子都舍不得修、连一百金都舍不得花,但为了不让你收受贿赂,我是愿意给你五百金花花的

——别为了钱,让那些个外臣得了朕的口实,让朕太难做啊

——朕有多难,张武你是知道的啊

···

就这么一番阴阳怪气下来,张武直接在汉室彻底社会性死亡,并自此失去了每一次三公九卿之位出缺时的竞争机会。

满怀着羞愧和屈辱,张武决定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恕罪,于是自请为边将,镇守萧关。

最终求仁得仁,在守卫箫关的过程中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算是用自己的性命,洗刷了那‘贪婪受金之人’的污名。

按常理来说,发生这样的事,盛行于汉家的行贿、受贿之风本该得到抑制,起码也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哪怕是为了别成为下一个张武,官员们也应该开始注意自己的吃相,注意行贿、受贿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但实际情况,却是朝着另一个方向狂奔不止······

——什么?

——张武受贿,太宗皇帝非但不惩罚他,还反赐他五百金?

——那岂不是说,我贪得越多,太宗皇帝也给我赐的越多?

——愧疚算什么,名声又值多少钱?

就这样,张武受金一事传着传着,就传出了‘你贪多少,皇帝就会再给你多少’的离奇版本。

虽然这个版本没有被太多人所接受,但也潜移默化的让天下人明白:对于收受贿赂,汉家的容忍度是非常高的,甚至高到了非但不用受惩罚,反倒还能得到皇帝养廉金的程度。

于是,汉家的贿赂之风,便在张武受金一事之后愈演愈烈。

如果说在那之前,人们行贿、受贿还知道藏着点、掖着些,在那之后,则已经是全然不避人了。

在那之前,行贿受贿还知道披个‘送礼’‘祝寿’之类的幌子,那之后却完全没有了。

——甚至就连把财物藏进袖里,偷偷伸到对方袖口,以免被人看到这样的掩饰,人们都不愿意再做了······

“官风倡廉,并不单是考举出身的官员所引发、所需要面对的事。”

“为了这件事,御史大夫的职能,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

“这些事,急不得,朕也不盼着三两日之内,就让我汉家的官员个个都成为故安贞武侯那样廉洁的人。”

“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件事可以不急,但不能不做。”

“诸公都挂念着些,争取尽快拿出个章程出来,看怎么做,才能让御史大夫属衙发挥自己‘监察百官’的职能,抑制我汉家愈演愈烈的行贿受贿之风。”

···

“这件事,在夏天要有眉目。”

“至于开春时,朕的加冠大典······”

说到最后,刘胜才总算是图穷匕见,从御榻上缓缓起身,在众人身上扫视一周。

“诸公,可有什么想说的吗?”

“太后可是已经发话,要将冠礼定在春二月了。”

“这大典怎么办,在哪办,又需要召哪些宗亲诸侯入朝······”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