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钱也是父亲自己掏的,五婆命苦,当初儿媳妇难产死了,她靠熬蛇羹把孙子喂大,后来孙子成了方圆几百里唯一的重点大学生。可孙子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就连前两年父亲去世也都没回来,对于一手把他拉扯大的五婆,他每年也就只有一张贺卡和一张汇款单。
孤身一人的五婆每天哭儿子想孙子,眼睛也慢慢地瞎了,父亲心疼老人家,所以这些年总会以孙子的名义给五婆写信念信。
父亲开始念信的内容:“奶奶您好,您的身体还好吧,眼病没有犯吧,腰疼也好了吧。”
五婆说:“他问了多少遍了”。
父亲沉默了一会,又接着念
“我这里一切都好,特区的形势发展很快,我的工作也很繁忙一时,还抽不出时间来回去看您,您在生活上要是有什么困难就告诉送信的乡邮员,他会找人帮您解决”
父亲的言传身教也让儿子备受感染,身为一名乡邮员,绝不只是机器般的收信送信,它还是一个乡亲们情感输送的纽带,前行的途中除了山路艰辛难走,大家的心路也要细细地抚平。
念完信,父亲跟五婆道别:“我们走了啊,回信啊,我替你写好了。”
五婆却说:“让你儿子写也行啊,听他念信就好像跟孙子说话一样”儿子说:“五婆,我会常来看您的”
五婆说:“我信多,你常来啊”。
从五婆家出来,父亲让儿子隔个十天半个月就去看看老人家,给他念念信,儿子一口答应了,可他始终觉得这是治标不治本,要解决这个事情的关键还是要劝孙子自己回来看五婆。
可想法虽好,只是一个不想回家的人,又能不能劝得动呢,沿着山路父子俩继续赶路,很快夜幕四合,前面就是两人今晚要落脚的村子了。
春夏时节,两旁的稻田青葱一片,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位正在泼洒农药的侗族姑娘。
侗族姑娘跟父亲打招呼:“大叔”
父亲回应:“嗯,这是我儿子,新上任的乡邮员,今年24岁”
看着眼前仙女一般的姑娘,儿子如同触电一般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三人边说边向往村里走去,姑娘说今晚寨子里有人办喜酒,晚上一定要多吃点,大家就是因为知道父亲要来才把日子定到了今天。
晚上是侗族盛大的篝火晚会,这些生活在山里的村民,尽管平日可能话不多,但一逢喜事总能开怀畅饮,儿子和姑娘两人也一见如故,和众人一起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一旁的父亲看着儿子和姑娘青春洋溢,满脸欣慰。酒过三巡,恍忽中他也回忆起了自己当初的爱情,母亲是他在邮路上认识的,那天下着大雨,母亲在山上放牛,扭伤了脚,父亲正好路过,于是他冒着大雨一路把母亲背下了山,两人也就这么走到了一起。
后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父亲骑着自行车把穿着一身红衣的母亲娶回了家,那时候的他们也像现在儿子这样青春年少,可结了婚之后父亲就一心扑在了邮路上,母亲总是一个人在家。
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青春早已经不在,对于妻子也是满心亏欠。第2天一早儿子和姑娘围着炉灶商量甚欢,窗外的父亲知道儿子的心思,也由衷地希望他们能够在一起。
从寨子里出来,父子俩继续赶路,山路蜿蜒曲折,上午的太阳也越来越大,儿子大概是走得有些累了,就说以后像这样的宽马路完全可以搭车,可父亲却说邮路就是邮路,不要整天想着投机取巧,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心里才踏实,也才有准头。
父子俩继续往前,很快还走到了一个小溪边,父亲说从这里淌过小溪可以少走八里路,但山里水冷,村民们都情愿绕路走,他不说儿子也知道,他的脚疾正是在这落下的。
说完父亲卷起库管,可儿子说今天有他在,您就不用再淌水了,也享受一回溪流,清澈冰冷,儿子背着父亲一步步向对岸走去。
村里的老人常说背得动,爹儿子就算是长成了,他在儿子的肩上,父亲显得句偻和瘦小,内心也已经是百感交集。恍忽间他又想起了往事,的确岁月不饶人,一眨眼的功夫他与儿子已经在无形中要换了位置,不过尽管黑发渐白,嵴背变弯,但看着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这也正是他得到了最好的规则。
想到这里父亲也是老泪纵横,来到小溪对岸,儿子转头准备跟他说话,他泪水满眶的父亲也立马测过了身躯。
越过小溪父子俩在岸边歇脚,然而老二主动去山上叼来了柴火,给两人烤火暖暖身子,如果说刚出发时,父子俩第一次独处还有些尴尬,那到此刻两人对,心也越来越近,父亲跑了一辈子邮路,对于儿子的成长,他总觉得参与的太少而亏欠太多,父子聊完儿子起身准备继续赶路。
而他临行前说的一句话也让父亲为之动容
儿子说:“爸,该走了”。
父亲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你说什么?”
儿子再次重复说了一句:“我说,爸,该走了。”
父亲对着老二说:“老二,你听见了吗?他喊我爸了。”
其实这时候父亲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因为这是他听到儿子所喊为数不多的一声“爸”。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