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的奏章,底稿虽然早就流传于外,但奏章本章,却迟迟没有下发,人们都几乎以为上头要将之“留中”了。但吴奏终于还是发了下来,诏书似乎没有表明什么倾向性,只寥寥数语, 大致意思:此议是否合适,诏太常寺“广咨博询,期于允当”。

理学一派已憋了好一阵子,当下立即发声。

光禄丞宣安上书,中心思想:谥岳飞以“穆”,合适的很!

宣安说,以“穆”字为不美,这是误读,“穆”字若不美,周穆王、秦穆公又该置于何地呢?这两位,可都是一代明主啊!此其一。

其二,中情见貌曰穆,臣浩大约就是因为这个,才以“穆”为不美?可是,“中情见貌”,难道不是对岳飞之的评?岳飞这个人,小不如意,就给上司甩脸子,甚至撂挑子,甚至——连高宗皇帝的面子都不给!这不是“中情见貌”,啥是“中情见貌”?

谥法,是要如实反应一个人的行为、性情、品质,“美谥”不是“虚美”!understand?

说的头头是道,顺便还将岳飞损了一把。

事实上,对上司包括皇帝“甩脸子、撂挑子”的事情,岳飞确实也干过, 还不止一次。

但立即就有人上书反驳。

上书人叫做张湜,是个太学生。

张湜说,首先,周穆王的“穆”,是“生号”,不是“谥号”——也即是说,是人家在位时的王号,跟今天的荣王、宁王是一样的。

周穆王时代,周朝天子,是没有谥号的;周孝王之后,周朝天子,才开始有谥号,understand?

其次,周朝的时候包括春秋、战国,“穆”字确实是美谥,但两千年下来,时移世易,在谥法中,“穆”字的地位愈来愈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臣安是真不懂呢?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再次, 岳飞确实是个“中情见貌”的人,然而,这难道是他的缺点?执正不阿,遇到不平之事,以去就争,难道不是大臣正色立朝的基本要求?而且,岳飞的“中情见貌”,只对上,不对下,“中情见貌”,其实是岳飞的大优点!

但世人包括宣安在内早已默认,“中情见貌”就不算缺点,但也肯定不算优点,因此,以“穆”谥岳飞,实在是刻意拉低对岳飞的整体评价,怎能算是“的评”?

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吴浩、批驳理学的,竟是个太学生,很出乎吴浩的意料——这个张湜,不是他事先安排好的人。

吴浩原本以为,理学一派既主持文化、教育机构,这些地方,应该是他们的一统天下才对。

其实大不然。

宋代是个思想活跃、学术发达的时代,理学虽为第一大学派,但迄今为止,还远远谈不上一统天下,其他的学派,譬如心学,譬如提倡“各务其实”的永康学派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张湜,就属于永康一派。

还有,王安石变法,对教育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影响力,深植于太学等高等学府中,迄今不散。

太学这种地方,百家争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人,不在少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