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您老人家的福,我父亲身体也硬朗着呢,我前段时候回家里,爷爷还说要请你去家里住一段时间的。”林东辉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不去啦,这里挺好,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我离开家乡数十年,算是学成有归,这把老骨头,现如今能埋回来,也算是运气不错了。”
老人感慨了一句,才意识到林东辉后面还跟着一个陈墨,眼睛又向陈墨手中的皮套看了一眼,随后问道:“是你小子又淘到什么宝贝了吧?走,去屋里看看。”
陈墨这时才看清老人的面貌,雪白的头发,面色红润,脸的皮肤也很细腻,用鹤发童颜来形容,绝不为过,咋一看去,根本不像八十多岁的老人,只是在那双眼睛里,不时的流露出一丝沧桑感。
老人并没有和林东辉多说什么,进屋后擦干了双手,很爽快的就从陈墨手里接过了皮套,将拉链拉开,把里面那幅画轴取了出来。
“来,小伙子,帮我把这画打开。”
老人可能是把陈墨当成了林东辉的跟班,扔过来一副白手套,示意陈墨戴。
在客厅里那张长方桌,陈墨和方老爷子各持一边轴杆,将画向两边铺开,只是画轴还没打开一半,老爷子的脸,已经是露出了不快的神色。
“我说你这个小子,这样的东西,你也好意思拿来让我装裱?看我老头子每天都很清闲,来消遣我是不是啊?”
等到画卷完全展开后,方老爷子已经是满脸怒色,他这一辈子经手的名家书画真迹,可能要多个这世任何一位收藏家,眼力自然不凡,打眼望去,就已经分辨出这画的真假来了。
林东辉看到老爷子发火了。连忙出言说道:“方老先生,你别生气,千万别生气啊,您听我解释嘛。”
方老先生哪里听得进去林东辉的解释,他的火气越来越大,要知道,装裱和字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通常说“三分画七分裱”,一幅字画,如果经过当代装裱大师的装裱,拿出去后,真的是可以糊弄住不少刚入收藏的人。
近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曾经在1957年1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裱画难》一文中说:“作为一件艺术品,除了画面的艺术水平决定画家而外,装裱是最重要的一关”,足见书画装裱在整个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只是在解放前,装裱师傅们的地位比较低。这也导致了装裱行业人才匮乏,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的装裱技艺,几乎就要失传,等到了解放以后,手工艺人们的地位提高,才使得那些老艺人们把手艺传了下来。
而方老爷子,在国内整个书画装裱行业内,都属于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徒子徒孙多不胜数,是以经过他亲手装裱的书画,都是价格不菲的真迹,即使这幅唐伯虎的《山路松声图》是赝品,如果被老爷子亲手装裱一番,那拿出去后,说不准就能当真迹给卖出去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