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则是物色说书人。

这个年代,说书人到处都是,一些读过不少书却又能说会道,且无其他谋生手段的人,往往会选择茶馆说书的方式来换几个银子。

说书人的收入,一般为两个来源。一是茶馆老板给一份薪水,但这个很有限,说一场半天书,大约就是二三十文钱,相当于一二十杯茶钱。茶馆老板愿意给这个钱,是因为有说书人说书,茶馆生意会好得多。

另一个来源则是茶客打赏。当说到精彩处时,总会有一些有钱人,会给予几文或一点碎钱子打赏一些会经营的说书人,则每到关键处都要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一些不愿意等“下回分解”的人,则可以通过打赏等方式要求说书人一次性将一个故事讲完。

青田商行找说书人,自然也会找那些水平比较高,平时生意比较好,职业操守不错的说书人。

但青田商行却不是每场打赏,而是与说书人签订协议,每月给23两银子,要求其所讲内容多向南华的事物倾斜。

当然,其中会有一些约定。譬如某个内容属于“必讲内容”,某些内容属于“选讲内容”,某些内容属于可讲可不讲的内容。

只要达到青田商行的要求,就可获得相应的收入。

当然,因为说书人讲南华之事,极可能挑动满清神经,一些顽固的地方官员可能采取镇压手段对付说书人。

对此,青田商行在与说书人的契约中也有约定:如果有来自官方的麻烦,将由青田商行摆平如果确因说讲南华故事而对说书人造成了伤害或损失,将由青田商行负责赔偿。

南华啊,这几年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西南和南方两省的事儿可不少。由于满清对民众主要采取政治高压、人身禁锢、全方位剥削的统治手段,所以老百姓对南华打赢大清的故事,没来由地本能地充满着快感和喜欢,除非是统治阶层和既得利益者。

在讲述的内容中,总会时不时地插进类似于“杨平安发家致富”这种小人物的故事。尽管听书人大多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箩筐,但压不住他们会想啊。

杨平安呢,此前不是与我们一样么,就是敢下决断,毅然辞家南去,结果没过两年,别人就发了。一年两百两银子的收入啊,比村子里的大地主周扒皮收入还要多。

所以随着这种说书人的传播,西南和南方两省,包括湖南一地,一些过不下去的人,悄悄找到说书人,询问有没有去北海的路径。

说书人其实也负有介绍人去南华的任务。所以遇到这种事情,只要对方确实属于穷人,有变革自身命运的想法,说书人就会给这个人讲,或者说给他一张条子,你去找县城的青田商行的袁掌柜,就说我介绍的,他们与南华有联系,会给你安排的。

而每介绍一个人去南洋,说书人还可由此得到1两银子左右的报酬。呃,这时的说书人,大约当起了后世华夏遍地开花的“劳务中介”或“海外劳务中介”的作用。

以说书人为媒介,在南方诸省的行动,有一个天然的好处,那就是主动申请去南华或北海的,多是活不下去的青壮,至于老小,则多数留在老家。

而这一点,又暗合了华夏农民外出打工的历史,青壮都去南方城市,老少妇女则留在家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