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展开后双方都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形成一场大会战,好戏还在后头。
到那时您桓将军才大有用武之地呢!”
原来还是让自己当主角,桓齮这才咧开厚嘴唇,笑了。
蒙骜把战场选址在华荫道。
这里林密草深地形复杂,适合打伏击战。
至于什么时间从哪个部位进攻,他没做硬性规定。
还是让参战的人放开手脚自己去捕捉战机更有利。
当然,这也是他相信王翦的能力足以独立自主。
这一仗打得好坏,对以后战局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所以才把首攻的任务交给王翦。
信陵君的部队已开始进入伏击圈,前面是燕军,中间是信陵君和庞煖,韩军殿后。
因为已接近郏州,随时都可能与秦军遭遇。
所以将士们的警惕性很高,人人箭在弦、刀出鞘,以战斗队形快速前进。
王翦则藏在高坡深草中,像豹子似的暗暗窥测,伺机出击。
总体来看,燕军的战斗力要高于韩军,但在信陵君的指挥下,韩军表现得也相当不错:
华州一战消灭了武涛,又参加了繁阳大战,虽然损失不小,但在韩军战史上,是士气最高之时。
不过按“先挑软的欺”这一原则,王翦还是准备先打他们。
因为如果先打中间的信陵君,燕韩二军势必会一齐救援。
自己只带了三万人,即使初次能够得手,人家还有十余万,自己陷入首尾夹击中难免吃大亏。
攻韩时前面的部队虽也要返回救援,但地形复杂,不利快速运动。
自己则可出其不意速战速决,然后灵活转移,趁乱再进行下一次攻击。
韩军这些年同秦军作战,可以说是每仗必败,所以潜在意识中对秦军就含有畏惧感。
跟着信陵君打了两次大胜仗,才知道秦军并非不可战胜。
虽然胆子大了不少,可惜积弱已深,将士的素质很难飞跃提高
其实秦军也养成了这种习惯性的认识,把攻击韩军视为极其轻松、毫不费力。
却又能给信陵君的整个部队以震撼。
为了给韩军从心理上造成更强烈的恐惧感,王翦身先士卒冲下去直扑韩军主将公孙婴。
公孙婴虽然算不上战国时期的名将,可也并非酒囊饭袋的碌碌之辈。
他臂力过人,武功也不错,中年时颇有扭转乾坤、重振韩威之意。
可惜韩国以商为主,自持有钱,实行的是“募兵制”。
兵将们大多是因经商赔本、投资失败而投军,平时又不注意训练,所以部队整体素质相当低。
尤其是战斗意识极其脆弱。
尽管韩国规定的抚恤待遇相当优厚,但从纯商业角度看,总不如自己生命的价值高。
所以危险当头,肯拼命死战的不多,这也是韩军经常战败的原因之一。
参加联军后,信陵部队的军纪很严,进、退、行、止,违令即斩
同时友军的战斗作风也激起了他们做为军人的荣誉感。
因而使韩军上升了一个层次,公孙婴率领这样的部队才感到顺手,才能打了个胜仗。
这一点可能被蒙骜、王翦所忽视,不过,在恢复自信心的同时,公孙婴滋生了轻敌感:
秦军也不过如此而已,只要敢打,就能打败他。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