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6年,春季,正月,谢晦的弟弟黄门侍郎谢,派专人飞驰警告谢晦,想来是看出什么来了。

但谢晦仍以为不至于此,并拿出傅亮的信给谘议参军何承天看,说:“估计万幼宗一二日之内就会到达,傅亮怕我招惹是非,所以先送此信。”

何承天却说:“我在外面听到的,都说向西讨伐我们的计划已经确定,万幼宗怎么会有到这里来的道理!”

谢晦仍然认为谣言虚妄不可信,就命何承天先行起草回答诏书的奏章,建议朝廷如果讨伐北魏,最好延到明年。

江夏内史程道惠接到一封寻陽方面送来的信,信中说:“朝廷将有大规模的非常行动,事情已经明确了。”

程道惠派辅国府中兵参军乐,把信封好送给谢晦。

谢晦问何承天:“如果真有不测,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何承天说:“我蒙受将军您的特殊照顾,常想报答您的恩惠。如今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怎么敢隐瞒真情!可是,一旦明天下令戒严,动不动就用军法制裁,我心中要说的话,恐怕不能说尽。”

谢晦惊恐地问道:“你难道让我自杀吗?”

何承天说:“还不到这个地步。以帝王的威严和全国的力量去进攻一个州,实力大小既悬殊,民心逆顺又迥异·您到国境外保全性命,是上策。其次,派心腹将领驻军义陽,将军您亲率大军与敌人在夏口决战;如果失败,可以取道义陽北上出境,投奔北魏,这是中策。”

谢晦沉吟良久才说:“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力和粮草都容易接济,不妨先来一次决战,打败了再走也不晚。”

于是,命令何承天撰写檄文;又与卫军谘议参军琅邪人颜xx商讨起兵反抗,颜xx一听,当即服毒自杀。

谢晦竖起大旗,下令戒严,对司马庾登之说:“我现在要亲自东下出征,打算委屈你以三千人守卫江陵,防备刘粹。”

庾登之说:“我的双亲都已年迈,身在建康,而我自己又从来没有过直属的部队,我考虑再三,不敢接受这项命令。”

谢晦又问其他将领和佐臣:“战士三千人,够不够守城?”

南蛮司马周超说:“不仅足够守城,如有敌人从外面攻击,还可以立功。”

庾登之于是说:“周超一定能够胜任,我愿意解除司马和南郡太守两个职务转授给他。”

谢晦当即就在座位上任命周超为司马,兼任南义陽郡太守。改庾登之为长史,仍任南郡太守如初。庾登之是庾蕴的孙子。

刘宋文帝认为王弘、檀道济在开始并没有参预废弑刘义真、刘义符的陰谋,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又是刘宋文帝亲近信任的心腹。

所以,在开始行动之前,刘义隆秘密派人告诉王弘,并且召见檀道济,打算派檀道济去讨伐谢晦。

王华等刘义隆身边的大臣都坚决反对。

刘义隆说:“檀道济当初只不过是被胁迫而随从徐羡之等行事,本不是他主动提出,而谋杀的事,更与他没有关系。我安抚并使用他,不必有其他顾虑。”

于是,这个南宋著名的檀道济抵达建康。

第二日,宋文帝便下诏公布徐羡之、傅亮、谢晦杀害营陽王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的罪状,命有关部门逮捕诛杀,并且说:“谢晦据守长江上游,可能不会立即伏法。朕将亲自统率朝廷的大军前往讨伐。可派中领军到彦之即日开始急速出发,征北将军檀道济陆续出发为后继。

符卫军府及荆州官属,应及时逮捕并诛杀谢晦。已命雍州刺史刘粹等截击,切断其逃跑或潜伏的道路。罪犯只限谢晦一人,其他胁从者一律不加追究。”

这天,文帝又下诏召见徐羡之、傅亮。

徐羡之走到建康城西明门外,谢正在值班,派人飞报傅亮说:“殿内举动异常!”

傅亮马上借口嫂嫂生病,暂时回家,派人通知徐羡之,徐羡之回到西城,乘坐宫廷内部人出差的车逃出建康城,又步行走到新林,在一个烧陶器的窑里,自缢身死。

这第一个死的顾命大臣,是自杀的。

而傅亮乘车逃出建康城,再乘马奔其兄傅迪的墓园,却被屯骑校尉郭泓将他逮捕。

到建康城北门广莫门,文帝刘义隆派中书舍人拿诏书给傅亮看,对他说:“因你当初在江陵迎驾时,态度至为诚恳,所以饶恕你的儿子们不死。”

傅亮读过诏书说:“我出身平民,蒙先帝垂爱,赋予托孤大任。废黜昏君,迎立明主,全是为国家百年大计。要想把罪过强加在我身上,还怕没有借口吗?”

于是,傅亮被杀,他的妻室和子女被放逐到建安。又斩杀了徐羡之的两个儿子,而饶恕了他的侄儿徐佩之,诛杀了谢晦的儿子谢世休。

宋文帝将要讨伐谢晦,向檀道济询问策略,檀道济说:“我当年与谢晦一同北伐,当时得以入关的十项计策,有九项是由谢晦提出的。谢晦才略精明老练,大约很少有敌手。但他从没有单独带领部队打过胜仗,战场上的军事行动,恐怕不是他所擅长的。

我了解谢晦的才智,谢晦也了解我的勇敢。今天我奉皇帝的命令来讨伐他,可以在他没有摆开阵势以前,就把他擒获。”

第二日,宋文帝召见王弘,并任命他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和扬州刺史;任命彭城王刘义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和荆州刺史。

辅国府中兵参军乐,再派人报告谢晦,说徐羡之、傅亮、谢等已被杀。

于是,谢晦先为徐羡之、傅亮举行祭礼,又为弟弟及儿子发布死讯。然后亲自走出虎帐统率军队。谢晦当年随刘宋武帝南征北讨,经验丰富,所以发号施令,指挥调动,莫不切实妥当,几天之间,人们从四面八方投奔谢晦,很快就聚集了精兵三万人。

于是,谢晦上表,盛赞徐羡之、傅亮等都是忠贞之臣,却遭受横暴的冤杀。

又说:“我们这些人如果想长久地把握权柄,不一心为国家着想,我们当初在废黜营陽王时,陛下您远在荆州,武皇帝的儿子中还有幼童,我们完全可以拥戴小皇帝,发号施令,谁敢说个不字!怎么会逆流而上三千里,虚位七十多天,去迎接陛下的鸾旗!

已故的庐陵王刘义真,在营陽王在位的时候,就曾积恨,冒犯皇上,是他自己死于非命,不有所废黜,怎么会有兴起!雹不曾把贼寇遗留给君王,我又有什么地方辜负了宋皇室呢!这都是因为王弘、王昙首、王华一伙陰险、狂暴,多所猜忌和挑拨离间造成的灾祸。

现在,我要发动大军,以清除陛下身边的邪恶之徒。”

文帝下诏戒严,实行大赦,各路军队依次出发,讨伐谢晦。

谢晦任命他的弟弟谢遁为竟陵内史,率领一万人留守江陵。他自己则亲自率兵二万人从江陵出发,他指挥的战舰,从江津一直排列到破冢,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谢晦长叹一声,说:“真恨不得这是一支保护皇家的大军!”

谢晦想要派兵袭击湘州刺史张xx,何承天因为张xx的哥哥、益州刺史张茂度与谢晦私交甚好,就说:“张xx的态度还不明朗,不应该轻率地发动攻击。”谢晦写信招抚张xx,张xx不肯追随谢晦。

宋文帝任命金紫光禄大夫王敬弘为尚书左仆射,任命建安太守郑鲜之为右仆射.其后便从建康出发。命令王弘与彭城王刘义康留守京师建康,进驻中书下省;侍中殷景仁也参预负责留守京师的任务。文帝的姐姐会稽长公主刘兴弟住进皇宫,总管后宫事务。

谢晦从江陵东下,何承天留守江陵没有随从。

谢晦抵达西江口,到彦之的军队已开进彭城洲。庾登之据守巴陵,胆怯畏缩,不敢前进。当时正值大雨连绵,数日不停,参军刘和之警告庾登之说:“我们遇雨,敌人也遇雨,征北将军檀道济的大军不久就要到了,官军实力正强,我们应该速战速决才好。”

庾登之还是畏惧不敢战,却令手下的小军官陈,制造了一个大型口袋,装满茅草悬挂在桅杆之上,声称可以用来焚毁敌人的舰船。

用火攻必须等到天晴,他用这个办法,延缓会战的日期,谢晦却同意了庾登之的做法,逗留了十五日,才派中兵参军孔延秀进攻驻扎在彭城洲的将军萧欣,大败萧欣的军队,又进攻彭城洲口官军营垒阵地,一举攻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