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梧县的陶林自然不认识这人,但陶勇却早已知道了此人。

“主公,此人乃是孙大人亲信。”

这样啊……

“哇。”那就让他进来吧。

“诺。”

片刻后,一名穿着绿衣的凌厉男子便踏踏进了堂中。

“见过陶大人,陶勇大人。”他先是对两人施了一礼,接着转向了孙长平,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主公,公子已经醒了。”

“什么?醒了!”瞬间,原本一脸严肃的孙长平变得喜笑颜开,情不自禁的他此时浑身颤抖,仿佛不加压抑便要当场手舞足蹈起来。

陶林自然也能理解孙长平心中所想。并且,此时若是放他离去,倒也是方便了自己。

“哇。”你快去看看你家儿子罢。

“谢,谢大人。”孙长平猛地从位子上站了起来,结果差点一个趔趄倒在了地上。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他的步伐——在陶林眼中,孙长平就是连蹦带跳一般,跟着孙潜出了大堂。

目送孙长平从视野中消失之后,陶林缓缓歪头看向了陶勇。

“哇。”这才是陶林现在最关心的事情——部队的征召和训练。

“启禀主公,如今小人已将主公命令传达了下去,坞堡内铸兵所已经开始锻造,想来再过一月便可将军中长戟大半替换成枪矛。”

“募兵之事,小人也已分派人马出去,还请主公静待佳音。”

“哇。”陶林点了点头。

将长戟替换成枪矛是陶林在见证了持戟民兵的战斗力之后做出的决定——大多数的民兵根本不懂什么武艺,只是拿着长戟乱捅乱戳。这种情况下,倒不如换成长枪,还能方便陶林下一步训练重步兵方阵的计划。

况且,CA创造的这种既不是春秋战国,也不是汉代类型的变种戟,本身也让陶林这种强迫症觉得很不舒服了。与其多消耗那么多金属制造戈刃,还不如拿去锻造枪头。

募兵之事则是在先前便已吩咐了下去,但这次差点被曹仁以少击多和随之而来的巨大伤亡让陶林不得不再一次催促了一边。

这次的战斗让他认清楚了手下绵羊兵和曹军历战老兵的战力差距。但这种战场经验带来的战力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拉平的。相比之下,陶林更愿意把赌注压在人数上——毕竟下一场战斗,可能是趁着豫州纷乱前去偷城,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士兵,怕是前面偷下一个,后面就被断了补给。

什么,操练大方阵以实现超越时代的战斗力?问题在于……现实物理体系中,战斗力的提升不是点个科技就能瞬间完成的,大方阵是在近代化军制改革、民族主义兴起、文化水平提高外加军事理论进步、盔甲发展等一系列条件下才逐渐成型的,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支可以满足战斗要求的大方阵军队,对于现在的陶林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