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为宰辅者,不必也不能事事处处都亲自察看处理,关键在善于用人以贤。各级官员都肯于尽职尽责,让人民安而无怨,何愁天下不太平、国家不兴旺?

但是,选用贤能是前提,执政还要循名责实,督促检察各级官员是否忠实尽职,对那些玩忽职守的,要严肃处理,不能循情手软,杀一儆百,是整顿吏治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不称职的也要尽快调换,尸位素餐者不仅误事,还会传染给别人此外,对官员的指导也很必要,不但奖励业绩突出的,还应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使全体官吏的工作能力通过取长补短逐渐提高。

要想治理好国家,执政既要明察秋毫地解决已出现的问题,更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您居高临下俯视全局。人心如流水,趋利而避害固是常情,然不加疏导就会离开正道,自由泛滥,千里之堤,溃于一穴。防微杜渐者,塞其小漏,以免扩大成灾防患于未然者,因势利导,清壅堵,除险礁,令其循道顺流,则可得灌溉航运之利,而无毁田舍,伤人畜之害了。要做到二防,就需要有很高的认识能力和很强的预见性,当年郑国子产死前嘱咐将接任执政的子太叔:上古圣贤,以礼教民,使他们知羞耻、做正人,有错行而无罪恶,这当然是保障社会安定的上策,但惟有德者执行宽厚的政策,民众才会循道而行,可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要想仅凭说教来治国,已成梦幻近世德衰,政策太宽厚,民众就会产生轻慢之心,不重视法律的威慑作用,容易违法犯罪,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威辅德。譬如火性猛烈,身近会有炙烤之痛,所以很少有人被烧死水性柔弱,大家都喜欢进去嬉戏,结果溺毙许多,宽厚之政有如水,看似仁慈,其实害人。

当然,严猛并不是要像商鞅变法那么苛刻,连往路上倒灰都要砍掉手,使百姓甚至官吏都动辄得罪,不能正常的安定生活和工作,对国家的治理同样有危害。因此,宽与猛二者要相辅相成,宽以济猛,猛以济宽便是我们儒家的中庸之道,又或笑中庸迂腐,其实它是政通人和的保障。

坦率地说,多年以来魏国的政纪松驰,官员玩忽职守,贪污受贿者比比皆是民不聊生便挺而走险,不耕而获久则生幸取之心,视不义为当然,乃乱国之源也。公子执政,当先从猛下手。”

老先生滔滔不绝的说了半天,告辞要走,信陵君留他吃饭被他拒绝:“吾恐人说我是用口舌来换酒饭吃!”老头子的脾气也挺古怪,与他的孔子祖宗不一样了。

但他的建议对信陵君却很有帮助,在这个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清除惰性、惩治腐败、撤腐用贤,严刑以稳定社会、减赋以保护民生的政策,以保证发展生产、加强军备、提高综合国力这个基本国策的实施。

为了确保各项政策被认真执行,并且高效率、有成果,信陵君又根据“循名责实”,设立了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你担任什么职务,就必须有质、有量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政绩优秀的,给予奖励,低劣的要受惩罚。针对当时的官场习气,他还特别强调:无论官、民,都必须讲真话,说实话,严禁欺上瞒下、阿谀奉承,对那些当面好话说尽,背地里坏事干绝的蛀虫,更要严惩不贷,情节严重、影响很坏的,处以极刑!

临近一年一度的“考核期”,魏王不止一次告诉信陵君:“听大臣们反映,邺郡守西门远志非常能干,清正廉明,工作认真负责,把邺郡治理得五谷丰登、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士卒训练有素,嗯,应该奖赏那个西河郡守吴朋就不行了,天天喝得醉醺醺地白日睡大觉,不理政务,天旱了也不带百姓们去祈求下雨,反倒坐船去游玩,对这样的人,你得好好教训教训他!”

信陵君只是听,没有表态,过了几天,他告诉魏王自己要去边境视察防务,留下唐雎在朝处理日常工作,只挑选了几个官员,悄悄的走了,为了不引人注意,穿的还是便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