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是英雄,侠义豪气冲云天,但他也是人,就不能避免人类触景生情的弱点。
十年了!十年前的幼儿娇女,如今已成为小伙子、大姑娘年龄最小、活泼可爱的金钟儿、铁槌儿,则成为半老徐娘。为了迎接自己,尽管做了修饰,仍遮不住岁月煎熬留下的痕迹,眼角爬纹,鬓见银丝。十年里,她俩是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把孩子们抚养成人的啊!但她们总还是苦尽甘来。如烟儿、柳叶儿都魂飞魄散飞天外,更令人撕心裂肺的是,万般寻觅、望眼欲穿却再也见不到西门夫人!为了“行义”于天下,结缡十余载,两个人一直是聚少离多,两颗心却一直紧贴在一起!实际上,魏王再残暴,也不会因“窃符”而杀害西门夫人,但夫人为了不致因成为“人质”而干扰丈夫救赵的决心,才选择了“死”。
出于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情,男儿们太漠视“死亡”的实际意义,在国外流亡的日子里,潜意识中的“死”不过是一种离别,直到回国踏进府门,残酷的现实才使他认识到“死”就是永别!如姬夫人、如烟儿、柳叶儿、侯嬴先生、冯谖先生、裴云、芒豹兄弟、辛环、夫人……都被“死”带离了这个世界。也许,还可以到另一个世界去与他们“重逢”,但现实生活中,却再也见不到他们,只留下孤零零的自己!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此时此刻,哪怕他是铁铸的金刚,石头心肠,揽住儿女,回首往事,也不禁流下热泪。他忽然想到:自己奔波半生,执义救世,却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结拜兄弟命丧黄泉,三千门客百不余一,何苦呢?
但信陵君毕竟是信陵君,他终不会因为人生的沉浮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过去有力无处使,现在出将入相,大权在握,不正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把魏国治理得比文侯时代更加繁荣昌盛?而且,秦国目前的收敛是暂时的,养好伤痛的狼虎,还是要逞凶于天下。
事实证明,“合纵”之盟即使由信陵君这样的威望来主持,也只可济一时之难,并不能当做长期的、绝对的依靠,必须提高国力,才能抵御一切来犯之敌。
经过两次大战,府中已是人才凋零,剩余不足百人,须知当年“三千门客”是十余年纠集的天下精英,非朝夕所致,信陵君又不愿像平原君、春申君那样良莠不分,以宾客之众装门面,所以没有再招募门客,薛、毛二人又回赵国,身边的得力助手就只有朱亥、唐雎。朱亥协助卫庆组建、训练新军,唐雎则与公子处理政务。
但是,要把魏国治理得繁荣昌盛,谈何容易?由于长期推行“对外屈服秦国,对内严防信陵”的政策,为了赂遗秦国员、笼络朝中各种关系,便拼命的横征暴敛搜刮民财,使黎民百姓痛苦不堪。耕者无食,织者无衣,陷于饥寒交迫之中,自然也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经济萎缩又造成国家财政收入下降,为了满足需求,势必再增强搜刮力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在魏国,信陵君是“正义”的代表,压迫信陵君就必然会让君子沮丧、小人得志。于是见风使舵、谄妄投机之辈充斥朝堂、朋比为奸,纷纷投魏王所好,不惜无中生有、望风捕影,绞尽脑汁去揭发信陵君的“反魏罪行”,至于国计民生的正事则相互推诿、敷衍了事。除了“效忠”外,他们还要发财:因为取得魏王的欢心只是“升官”的一个前提,他们的前途需要用钱去买另一方面,他们比谁都清楚魏国已经摇摇欲坠,早晚要被秦国吞并,所以得尽早在秦国拉关系、找靠山为自己打通后路,以便在新主子那里寻求更广阔的活动天地,这当然更需要钱最重要的是,他们力求满足自己生活水平的需求,衣食住行无不求其极,因为人对生活的要求又是永无止境,所以他们攫取财富的数量也就永无止境此外,他们还得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金钱、产业。一切一切,都在促使他们去“贪”,有的人甚至发展到“占有成癖”的程度,只看能否“占有”,并不涉计目的……
于是魏国的朝政腐败了,腐败到“不贪”的人无法存在的地步,中官向大官“上供”,再向小官伸手小官除了应付上级外还得喂饱自己,最后当然要由百姓承担。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家,还有什么前途希望?而魏王只要能保住自己的王位,对这一切便都视而不见,留给信陵君的整个是一堆烂摊子!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