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楚、魏军在郏州陷入危险的报告,信陵君非常着急,这两支部队人数最多,是联军中的主力,是与秦军决战的本钱,只因自己对付王龁时流动性很强,所以才用了人数较少、相对灵活的燕、韩和少量赵军。派楚、魏去援郏州,一方面是为了牵制秦军减轻郏州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储存在那儿。当时蒙骜的相对兵力较弱,如果景阳不轻举妄动,蒙骜不敢下手但被他包围后,以蒙骜的战斗力,又有桓齮相帮,就很难逃过魔掌。楚军有失,魏军留在郏州孤掌难鸣,退出城来则郏州必失,所以应该立即赶去救援。然而经过几次战斗,消灭王龁后自己的部队已只有十五、六万,李牧的三万又在华州牵制王翦,以仅余的十三万去与蒙骜、桓齮的三十万正面对抗,力量相差悬殊,只靠勇气肯定不行,唯一可行的是让唐雎回大梁去再筹集十万军,但这需要一些时间,信陵君只能在后继兵力准备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行动,在自己到达之前能否保障楚、魏两军的安全,就只能看朱亥如何运做了。

但朱亥在出发前还拿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他是人不是神仙,不会未卜先知、神机妙算,他所能尽的最大努力就是尽快赶到郏州,具体行动则视情况而定。倒是卫庆撤入郏州城给了他一个启发,使他冲破秦军的拦截,为景阳找到正确的退路。至于这次撤退为什么能这么顺利,应该承认,这并不是任何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完成的,战争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非人力所能及的“偶然”,虽然并不一定能决定历史的进程,但对某一个战役,却可以影响战争的胜负。

信陵君的部队离郏州越来越近。据探马报告,人数在十三万以内,主要是燕、韩和少量赵军,可以预料,还会有后续部队,估计也不过再从魏凑十万左右,战斗力也不会太强。与王翦、桓齮合起来共有三十万兵力,如果王翦的战术发挥好,联军一溃散,擒信陵君的可能性很大,更何况还有吕丞相的二十多万大军做后盾,于是蒙骜更加有恃无恐。关键是不能把郏州城内的楚、魏两军放出来,那会给自己的行动造成干扰,所以他不惜分兵一半给李信,严令不许放一个出入郏州!同时把自己的计划派人飞报吕不韦,请求及时配合。在他看来,自己给信陵君布下的是天罗地网,此番魏公子插翅难逃矣!

然后转向王翦:“王将军,主攻的先头部队,由你指挥。”

一个年轻的副将竟能担此重任,王翦当然很兴奋,但神情上表现得却很镇静,严肃的敬礼、接令,转身而去。

桓齮的脸拉长了:“蒙将军,您看我是败军之余,就没用了吧?”

蒙骜一笑:“您误会了,鱼丽之阵这个战斗方案是他提出的,已经过深思熟虑,让他去执行打头阵能够得心应手,但这不过是整个战役的序幕,战斗展开后双方都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形成一场大会战,好戏还在后头,到那时您桓将军才大有用武之地呢!”

原来还是让自己当主角,桓齮这才咧开厚嘴唇,笑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