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蔡泽接到王龁败亡的消息后,明白原定的战略已经失效,只得另做安排,初步打算是调桓齮去郏州配合蒙骜灭楚、魏的二十万,这样双方胜负相当,还不算吃亏,但很快又得知信陵君率赵、燕、韩三军驰援郏州。论说蒙骜、桓齮的兵力消灭景阳、卫庆应该不成问题,但他也考虑到蒙、桓一场苦战后就转身迎战信陵君,后力不继恐怕难以支持,从国内再派兵支援,惟可担心路途较远,怕远水不解近渴。
面对这种形势,蔡泽又设计了郏州大会战的蓝图:无论是否已经消灭楚、魏二军,只要信陵君部队赶到,就不惜一切代价把他拖住,等待国内援军到来之后进行会战。只要能消灭信陵君就是最大的胜利!
据侦察推算,信陵君率领的赵、燕、韩联军,能投入战斗的已不过十五、六万,若信陵君被围,魏、赵、韩尽力也不过再拿出十余万来支援,而己方尚有二十多万机动兵力,再加现在战场上的合计应在五十万以上,双方兵力相差不太大,若能先期把楚、魏在郏之军消灭,胜利就更有把握。为保险起见,他还是建议在国内实行总动员,尽招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男丁又征兵十万,以保证充足的预备兵员和后勤供给。“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战,又将使多少户家庭受到难以忘记的影响!
与此同时,命令王翦率五万部队赶到郏州会合,向蒙骜、桓齮传报这次战役的步骤安排,让他们尽快进入自己的角色。
这个蓝图如果实现,信陵君所率领的五国联军难逃覆灭之厄运,五国精锐主力尽灭,也就无力再与秦抗衡,则天下定矣!
吕不韦认为这个计划制定得完整严密,可说是万无一失,绝对能胜,从中看出商机,非常兴奋,决定由自己挂帅,并委任蔡泽为“兴国大军师”,协助整个军事行动。
遗憾的是调兵遣将,一切准备就绪,蔡泽突然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只得以身体状况为理由辞去一切职务,请求允许回封邑医治休养,这就意味着他将从此脱离一切军、政事务,成为普通的民众一尘。
当然,并非他认为自己的部署安排中有致失败的疏漏,而是视为一生中的最辉煌的杰作。但他最了解吕不韦是个不喜欢与人合伙做大生意,因而被分去大利润的那种商人,自己为他创造了这么大的一次机会,却在战前退出角逐让他去独建奇功,他会在心中永远感谢自己,那么只要吕不韦掌权,就不会薄待自己从另一方面看,这老兄的军事才能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却又非常自信,在关键时刻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颇有赌徒一博之气概。现在他亲自挂帅,一旦指挥失误,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不负其责。人生知足常乐,距“四十三年大限”之期已不远,还是急流勇退才能给自己的一生画上较圆满的句号。
而吕不韦认为,只要保证这些计划逐步实施,胜利的光辉就一定能洒满自己全身,有蔡泽在旁边,出于礼貌,还得不时请教,走了更方便,但表面上还不可以流露出来,只得假意叹气:“离开您,我就失去一个好帐房先生,真舍不得呀,可是为了能让您早日恢复健康,我也不能阻拦,祝您一帆风顺,天天发财。”并且赠送了不少礼物,把蔡泽送回,然后偷着乐去了,如果这些赠礼算做与蔡泽的最后一笔结帐,与日后的收入相比,又何止一本万利?
听王翦传达了这个总体计划,蒙骜和桓齮也非常兴奋,做为秦国的较高层军官,他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信陵君对秦国发展的威胁,现在吕丞相又寻找这么一个能消灭不共戴天之敌的大好机会,他们怎能不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蒙骜当然也能很快就找到切入点:“咱们立刻行动消灭景阳,然后猛扑郏州,迫使信陵急速来援,不管他有多少兵马咱们都必须与他死战拖住他,以保证整个战役的胜利,我的命令是:直战到一兵一卒也必坚持到最后!”
秦军将士多不善言词,而用握紧兵器、顿脚做回答,而最明确的表示则显现在战斗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