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年是朱允炆一手提拔起来的保安队长,对皇帝的话虽然有些不理解,但也不便过多劝解。黄子澄、齐泰等可就不同了。天子要南巡夷洲,那还得了,岂有不入宫劝谏的道理。
“吾皇明鉴,大军裁撤诸班事务,实须吾皇坐镇应天,才可定夺。”齐泰道。眼下大明国的头等大事,当然是裁撤十几万京军。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十分复杂。这许多老弱迁往哪里安置,毕竟尚且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日后诸朝臣很可能因为此事大起分歧。
“此事朕可受诏书给你。往后京军一切事由,听你全权安排。”朱允炆对这事反而满不在乎。按道理,京军乃国之根本,皇帝是不可能把这种事情完全交给臣子的。但对朱允炆来说,眼下这个国本,摇摇欲坠,毫无战力,当真是有不如无。况且齐泰这个人的忠心,经历过后世靖难之役的考验,朱允炆也十分相信。
“陛下……臣恐怕难以担当重任。”齐泰有些担忧。掌握十几万京军的大权,对齐泰来说,也过于重大了。掌握了军权,在朝上便有相当的话语权。自胡惟庸、蓝玉伏法,朱元璋裁撤宰相一职后,再无人能掌握如此重大的权力。
“齐卿忠心,朕把军队交到你手里,不怕生出乱子。”朱允炆只是拍拍齐泰的肩膀,教他放心。又言道:“至于其他政事,朕南巡期间,委托吴王全权代理。”
所谓吴王,是朱允炆同父异母的弟弟朱允熥。朱允炆之父朱标育有六子。其中长子、六子早亡,四子、五子年幼。眼下朱允炆最亲近和能依靠的人,便是这位三王爷朱允熥。朱允炆有心栽培这位弟弟,因此在南巡时授予朱允熥决断政事的监国之权。
历来皇帝之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朱允炆如今年少,尚无子嗣。因此朱允熥也可说是大明眼下实际上的太子,是大明皇位顺序的第一继承人。
“既然吾皇计较已定,臣等不敢再劝。愿吾皇一帆风顺,乘兴而往,兴尽而归。”黄子澄闻听皇帝计较如此周全。知道再行劝谏也是无用,只好放弃。
“黄先生且慢,朕赐你密诏一道。若京中有变,你可持密诏临机专断。上至吴王、下至重臣。皆可先斩后奏。”
“陛下,臣……臣惶恐。”黄子澄闻言却是大惊。皇帝下这样的密诏,自己事实上成为了天子南巡之后应天府中权力最高的人。
不过,朱允炆对此倒是并不在意。朱允炆本来在京中的权力就十分有限,光是天子密诏,这作用就更小了。虽然诏中写明先斩后奏,但黄子澄若真要奉诏杀人,却恐怕绝对无法实现。朱允炆之所以给黄子澄这样的诏书,就如同是授予齐泰军权一般,真正的用意,还在于分权。
如此一来,朱允熥、齐泰、黄子澄就分别掌握了政治、军事、监察三大权力。或者说,至少在名义上掌握了这三大权力。但是实际上,大明的国家大权,仍然掌握在一班权臣手中。至于三人能否利用好这些名义,从权臣手中真正得到这些权力。朱允炆事实上并没有报太大希望。但即使真的能够成功,因为这些分权手段,也不至于出现一个集所有权力于一身的九千岁怪物。
安排好京中的事由,朱允炆便微服来到京郊的船坞,预备乘着新制的铁甲舰,向东南而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