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封二十二年年关,在北室府绿水原那片偌大的平地上面,发生了震惊天下的一场战争。
五万如狼似虎的边军伏击许久,分兵六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切散张巾十万大军,由于张巾的指挥不当,以及高层将领的离心离德,十万本由难民组成的大军不经如何激烈提抗便迅速崩溃,四散而逃。
这场久违的胜利成一股巨大的风暴席卷天下,短短半个月,北方诸多大势力首脑的案头都出现了此战的资料,而最先得知此战结果的除了王朝之外当属何东远。
褚州,何府,何东远的目光寒冷仿佛结成实质的冰。
他没有责怪张巾,也没有辱骂他,因为张巾已经死了,他的妻儿老小也全部被送下去陪他了。
何东远只看向黄翦道:“这次我给你二十万军,我要王战和他的五万边军一个不留,够不够?”
黄翦沉默,然后道:“请大人把全部铁甲骑兵予我。”
两万铁甲骑兵,黄翦一手养出来的嫡系,从叛乱开始就由何东远代掌了,如今却不得不还给黄翦。
“好。”
“定不辱命。”黄翦说道,这不是普通的一句话,这是他的诺,大丈夫一诺千金,他黄翦向来说到做到,二十二万大军对上五万人,纵然王战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了。
谢恺则亲自请命与军出击,他是何东远麾下第一谋士,对军事也有一定了解,有他在黄翦身边,胜算又多一分。
黄翦对这位第一谋士持不太欢迎的态度,谢恺这些年来地位愈来愈高,他可不想军营中有这么个大爷在,谢恺似乎是知道黄翦的顾虑,道:“我去只是出出主意,至于下决定的还是黄将军,毕竟对沙场搏杀,我还算是个门外汉。”
何东远自然应允,谢恺果真聪明,知道他不放心黄翦,自告奋勇的去监视,黄翦得了谢恺的保证之后对这些无所谓了,只要谢恺不给他捣乱,他自然不惧。
黄翦用兵稳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且无数老练斥候如同一张大网一般往兰康城覆盖而去。二十万大军不紧不慢不着急,一定确认绝对安全之后才缓缓前进,兵贵神速,黄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
阳城皇宫,皇帝此时案头就摆放着王战五万边军大破十万叛军的捷报。
皇帝的脸上罕见的出现兴奋的神色,他深吸一口气道:“传百官。”
跟随皇帝日久的大太监刘隆匆匆忙忙命人报信去了。
皇宫大殿,百官前后按序排列,最前方的自然是左相右相太尉和齐王,之后是武安君赵起,六部尚书,再之后文武官员按官职往后排列,百官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皇帝再怎么工于心计此时也不免喜形于色,他把那份战报往地上一扔,道:“诸君好好看看。”
皇帝的岳父,当今皇后的生父,方太尉第一个捡起卷宗,仔细观看,可看着看着他的手就止不住的开始颤抖了。
“这……这……这是大捷啊,天佑大沉,天佑大沉……”
“怎么了?”右相韩均很少见到方太尉如此失态,他们是多年的好友,又是多年的对手,韩均自然了解方太尉不是会被轻易波动情绪的人,如今如此失态肯定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他一把从方太尉手中抢过卷宗,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开心!
“捷报……王战他得沐天恩,自告奋勇率麾下五万大军平何东远之乱,在绿水原以寡敌众,五万大军大破贼军十万之众。”右相缓缓说道,若非卷宗上白纸黑字写着,他怕是也不会相信。
王战,王战。
朝廷百官面露喜色,唯有武安君赵起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
有位武将看了看武安君,然后大步走到议政殿中央朗声道:“王战大胜叛军自然是陛下保佑,苍生之福,但王战不得皇上调令就私自出兵,未免太过随性了。”这位将军的话虽然含蓄,但表达的意思却人人清楚,将领不得调令便妄动军队是犯了大忌讳,只是边军向来不在朝廷管辖之中,不受朝廷约束,一时间朝中诸人没反应过来,或许是明知如此但面对大捷装聋作哑,但这位将军这么一说就等于将事情摆上台面了,众位大臣就不得不考虑一下王战的功过了。
皇帝沈楚冷笑道:“怎么,如此大捷还不能让你们忽略这么一点小过?”
“但王战此事确实……”兵部尚书尽量温和的表达出王战此事的影响,“若不惩治一番,必有无数将领效仿其行事,到时天下混乱该当如何?”
“有功之臣不赏反罚,汤大人,你是这个意思?”皇帝冷冷道。
兵部汤尚书叹息一声,还是没纠缠下去,在这个时候再说王战的事就是找皇帝的不痛快了。
只是,汤尚书看了看脸色冷峻,不知喜怒的武安君,纵然花了大功夫从南锦带回来了护国大将军印,但如今来看,要受封护国大将军位也不容易。
虽然赵起如今在朝中已经算是武将之首了,但护国大将军依旧意义非凡,那是太祖金口玉言许下的天下武将地位最尊。
赵起这些日子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他手下的将领却不断造势,再加上何东叛乱,如此逼迫皇帝,皇帝心中焉能没有怒气,如今王战大破叛军十万,皇帝也能缓口气,赵起之想怕是要落空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