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又对李邦彦说:“皇上心意已定。今日我们应研究一下,当前立即施行之事。刚才听说今晚锁学士院,我刚好值班,希望相公奏请皇上,宣其他学士入宫,咱们一起议事。”
李邦彦不答应。
当晚,吴敏没回家,就住在学士院中。
这天晚上,宋徽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想来想去觉得,此时禅位,于国于民于己,或许都是最好的选择。
夜深时,宋徽宗独自来到后苑玉虚殿,向玉清大帝百拜,密请玉清大帝保佑大宋江山社稷永存。宋徽宗手捧御笔,口中念念有词:
“奉行玉清神霄保仙元一六阳三五璇玑七九飞元大法师都天教主:
臣某诚皇诚恐,稽首顿首,再拜上言:高上玉清神霄九阳总真自然金阙,臣曩者君临四海,子育万民,缘德菲薄,治状无取,干戈并兴,弗获安靖。以宗庙社稷生民赤子为念,将传大宝于今嗣圣。庶几上应天心,下镇兵革,所冀迩归远顺,宇宙得宁,而基业有无疆之休,中外享昇平之福乐。
如是贼兵偃息,普率康宁之后,臣即守心守道,乐处闲寂,愿天昭鉴,臣弗敢妄。将来事定,复有更革,窥伺旧职,获罪当大。
已上祈恳,或未至当,更乞垂降灾咎,止及眇躬,庶安宗社之基,次保群生之福。五兵永息,万邦咸宁。伏望真慈,特赐省鉴。臣谨因神霄直日功曹吏,斋臣密表一道,上诣神霄玉清三府,引进仙曹,伏愿告报。臣诚皇诚恐,稽首顿首,再拜以闻。”
宋徽宗念完后,将文稿点火焚烧。望着屡屡香烟,片片纸灰,宋徽宗心潮起伏,泪流满面。这天夜里,有个别嫔嫱与宦官,隐隐听到玉虚殿里似乎传出祈祷之声,但不知是什么人在那里祈祷。
第二天即十二月二十三日,早朝时,白时中李邦彦等宰执大臣来到宣和殿,将一份金人檄书进呈给宋徽宗。
这份檄书是童贯从太原带回来的,因为书中有很多不逊之语,且“言多指斥”,所以童贯一直没敢呈报给宋徽宗。白时中等大臣看后,也怕皇上看后伤心,而不敢奏报。
将金人檄书呈报给皇上,是李邦彦建议的。昨晚,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童贯张邦昌赵野宇文粹中蔡懋等宰执们,在都堂里七嘴八舌地议论说:“求言诏至今未下,草稿数次改易,呈报圣上后,一直没有回音。这可如何是好?”他们很着急,可又很无奈。
李邦彦建议道:“不若以檄书进呈,以激圣心,冀得求言之诏,亟下尔。”宰执大臣们一致同意。李邦彦此时在大臣中威望日渐升高,因为他一直与王黼作对,他向来就反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京。
宋徽宗看了金人檄书后,半天无语,只是流眼泪,最后哽咽着说:“休!休!卿等晚间来商量吧。”
金人在檄书中究竟说了些什么内容,竟让宋徽宗如此激动?
作者闲话: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