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乳,

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

塔吉克族谚语

牛木林回到电视台的宿舍,找到了一本介绍中国各个民族的书籍中华民族,翻到乌孜别克族那一章,认真地阅读起来:

“乌兹别克族是中亚地区人数最多的民族,也是全世界第2大突厥语民族,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主要生活在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伊朗、阿富汗等国家。

中国称境内的乌兹别克族为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喀什、乌鲁木齐、莎车、叶城、木垒、奇台等地区。

乌兹别克族的最早记载出自元史,当时叫作月祖伯。乌兹别克人在阿布海儿汗时代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后来,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系的克烈汗和贾尼别克与阿布海儿汗闹翻,逃亡到叶尔羌汗国又叫蒙兀儿斯坦,建立了独立的哈萨克汗国。

乌兹别克汗国解体以后,一部分游牧部落追随昔班尼南下,迁徙到楚河流域的农耕区,占领了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乌尔根奇和塔什干等花剌子模故土上的城市。大量操突厥语的游牧民,例如葛逻禄人、卡拉吉人、阿儿浑人、乌古斯人等同当地的伊朗人、塔吉克人混居融合,形成了一个以农业生活为主的过着定居生活的新族群撒尔塔人,组成了后来乌兹别克族的基本构架。

历史上,中国对中亚乌兹别克人的称呼大都冠以地名。例如,撒马尔罕人、浩罕人、布哈拉人、安集延人就是明、清两代对中亚各地乌兹别克人的通称。其中以安集延人使用的最为广泛。

乌兹别克族的先民很早就从中亚迁入我国新疆。

中亚河中地区与新疆毗邻,两个地域的地理环境十分相似。由于经济生活的需要,两地的居民经常进行交往。

元代,金帐汗国的乌兹别克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经新疆来到我国内地经商。乌兹别克人的古代长诗亚迪卡尔详尽地叙述了约14、15世纪钦察的克普恰克乌兹别克人有组织迁居新疆的艰辛过程。

16世纪至17世纪,乌兹别克人商队以新疆的叶尔羌为中转地,经营丝绸、茶叶、瓷器、皮张、大黄和各种土特产。有的还经过阿克苏、吐鲁番到肃州今天甘肃省酒泉,将货物转销到内地。乌兹别克人开始留居新疆的一些城市,而且人数逐年增多。

18世纪50年代,清朝平定了新疆蒙古准噶尔贵族集团的叛乱,与邻近西域的乌兹别克人浩罕汗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除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之外的南疆其他城市,甚至在北疆地区也都有了定居的乌兹别克人。

在历史上,乌兹别克族的商业活动对促进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直到20世纪初,仍然不断地有安集延人迁入并定居新疆。这些人当中除了商人以外,还有一些农民、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

1987年7月2日,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大南沟成立了乌孜别克民族乡。这是全国惟一的乌孜别克族民族乡。

乌孜别克族绝大多数从事商业、手工业。少数居住在新疆北部的乌孜别克族从事畜牧业生产。

乌孜别克族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

民间文学在乌孜别克族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括谚语、格言等。叙事长诗帕尔哈德与希琳等流传广泛。

乌孜别克族能歌善舞。舞蹈以动作轻巧、富于变化而闻名。民族乐器有独它尔和弹布尔。民间音乐的曲调婉转曲折,优美动人。”

正在这个时候,李导演推门进来了。

牛木林一看手表,马上就到3点半了,赶紧放下手中的书,跑去上班了。

下午,牛木林作为实习记者跟随正式记者杨根新去采访市委的一个会议。他卖力地提着沉重的摄像机箱子,到达会场以后立刻架上新闻钨光灯,然后寻找电源的插头,接通钨光灯的电路,为杨根新的拍摄提供照明服务。

杨根新拍完新闻图像以后,坐在会场最后面的椅子上吸烟休息。

牛木林拿出一个笔记本,认真地做着会议记录。

召集人宣布会议结束。牛木林赶紧起身收拾电线和钨光灯,然后拿起放在杨根新身边的摄像机,一边细细地观察,一边准备放进箱子里。

杨根新看到牛木林拿着摄像机,脸色顿时突变,严厉地制止道:“你别碰摄像机!”

牛木林莫名其妙地望着杨根新,感觉自己像鲁迅小说祝福中被禁止触碰祭祀用品的祥林嫂。

他停顿了一会,不解地问道:“我为什么不能碰?”

杨根新回答道:“新来的记者一年之内不允许使用摄像机,不能在新闻稿件上署名。这是电视台的规定!喂,张小芳,把你写好的稿子给我复写上一份撒。”

张小芳是广播电台派来采访会议的记者。她回过头来揶揄道:“你自己不会写稿子吗?怎么每次都要我的稿子?烦不烦人啊!”

杨根新尴尬地咧嘴一笑,腆着脸皮请求道:“行了撒。帮帮忙嘛。”

牛木林的心中感到十分的纳闷:这么简单的会议新闻稿,我就是闭上眼睛也可以马上写出来。杨根新为什么向别人索要呢?

牛木林下决心要当一名既会摄像又会写新闻稿的电视记者。

他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晚上在配电室值班的电工同时还在管理存放摄像机的机房,负责验收记者交回来的摄像机和给摄像机的电池充电。值班的3个电工当中除了赵刚、何险峰之外,还有一位年龄在50岁左右的吴师傅。

他决定在吴师傅晚上值班的时候接近他,想办法拿到摄像机,自己偷偷地学习如何摄像。

白天,牛木林特意到配电室去了一趟。当时,赵刚正在值班。他看到牛木林进来,懒洋洋地问道:“你又有什么事情?”

牛木林一边看着贴在墙壁上的电工值班表,暗暗地记住了吴师傅值晚班的日期,一边随口回答道:“没什么事儿。”

在赵刚狐疑的眼睛关注下,牛木林淡然地走出了电工值班室。

傍晚,牛木林在市委食堂草草地吃过晚饭,径直来到了亮着灯光的配电值班室。

吴师傅斜靠在电镀红色皮革的椅子上,眼睛盯着电视屏幕,口中哼唱着京剧。

牛木林客气地向吴师傅打招呼道:“吴师傅,您在值班啊?”

吴师傅转头一看是牛木林,带着一口地道的京腔说道:“嗳吆喂,是小牛啊。把那一张椅子搬过来,坐着看会儿电视节目吧。”

牛木林问道:“不影响您吧?”

吴师傅豪爽地回答道:“不影响。你们的宿舍里没有电视机,以后想看电视尽管过来看,甭客气。”

牛木林从墙角搬过来一把椅子,放在吴师傅的旁边,然后坐下来看电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电视屏幕,心里头却惦记着摄像机。

电视里正在播放连续剧西游记。

吴师傅指着电视画面感慨地赞叹道:“嘿,你看人家拍的这个画面,那才叫个绝了呢!”

牛木林趁机问道:“吴师傅,您会摄像吗?”

吴师傅摇了摇头,说道:“我以前是京剧舞台灯光师,从来没干过摄像。再说了,我也老喽,扛不动这个铁疙瘩了。”

正在这时,楼道里传来了记者的叫喊声:“吴老爷子,我回来了。”

吴师傅赶紧回应道:“好嘞,来了喂。”

他对牛木林说道:“采访的记者回来了。我去给他们开机房的门。”

吴师傅起身拿起挂在墙上的钥匙,向门外走去。

牛木林也站了起来,想趁机和吴师傅一起到机房去。他刚走到门口,迎面遇到了拿着书本的阿孜古丽。

阿孜古丽笑着说道:“我嘛到处找你呢。你嘛给我看一下,我嘛写的作业怎么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