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是一根浮木,早晚会被波浪冲上岸来。
阿尔巴尼亚谚语
正式上班的第一天,牛木林一大早兴冲冲地来到行政办公室,等候杨主任分配工作。
电视台这次一共分配进来了5名大学生。其中,两名是汉族,两名是维吾尔族,还有一个就是牛木林。其他4个人的家都在本市,不愁吃,也不愁住。只有牛木林是外地人,需要宿舍和食堂,生活上的麻烦事比较多。
杨主任正式宣布:“牛木林、马晓莎、帕尔扎提、克里木,你们4个人到了新闻部工作。杨凡到广告部工作。”
杨主任把他们带到小二楼上的新闻部办公室,正式把他们交给了新闻部的主任徐涛,然后如释重负地走人了。
徐涛年约30出头,身体有些微微发福,皮肤非常好,白里透红。他坐在椅子上,身体向前伏在办公桌上,用一双不大的眼睛瞄着眼前的4名大学生,沉思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牛木林等人被徐涛看得头皮发麻,不知所措,心里头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正好有个人进来通知徐涛道:“徐主任,冯书记叫你呢。”
徐涛缓缓地站了起来,又慢腾腾地走出了办公室。
牛木林等人感觉刚才的那一段时间仿佛被抻长了许多,现在终于摆脱了尴尬窘迫的处境。
牛木林看到办公室里的其他工作人员埋头干着工作,也不同他们说话,好像自己抢走了他们的饭碗一样。他想起来班主任曾经告诉即将毕业的同学们的话:“到单位工作以后要有眼色,积极主动地去打扫卫生,给大家打打开水。”
牛木林走上前,拎了一下放在墙角一张旧桌子上的暖水瓶,手中感觉到沉甸甸的,知道里面的开水还有很多,便悻悻地放下了暖水瓶。
他又发现办公桌上散乱地堆放了很多旧报纸,于是招呼那几位新同事一起整理旧报纸。
不一会儿,旧报纸就整理完毕了。
然而,徐主任还是没有回来。他们想坐下来,但是,办公室里没有多余的椅子。他们4个人像4根电线杆一样杵在那里,变成了办公室里多余的几个闲人。
最后,他们只好无趣地走出新闻部的办公室,来到小二楼门口的空地上聊天。
突然,从一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传来了激烈的吵闹声。
牛木林看见昨晚在配电室值班的那个卷发男人赵刚被几个人推搡着出了一楼门口。
杨主任紧随着跟了出来。他的情绪激动,头发凌乱,衣衫不整,折断了一支腿的眼镜斜挂在鼻梁上,鲜红的血液从鼻孔里流了出来。
杨主任气呼呼地嚷道:“赵刚,你简直是无法无天!我一定要找冯书记评评这个道理。今天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赵刚不服气地回敬道:“你就是找雨书记、雪书记评理,老子也不害怕!老子就是不让你管我!”
牛木林等这4个刚刚踏入社会的门槛的大学生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他们吃惊地望着杨主任和赵刚,猜想他们两个人一定是发生了争吵和斗殴。成人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好好解决,难道要用打架的方式解决吗?尤其是身上闪耀着文明、现代和高素质光彩的电视台职工?
牛木林听到一片开窗户的声音。他抬起头发现,小二楼所有的房间朝向院子这边的窗户都打开了,从里面齐刷刷地伸出一片黑压压的脑袋。有的人冷漠地观望着,俨然早已经习以为常了。有的人则眉开眼笑,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有的人皱着眉头,无奈地摇着脑袋。
杨主任和赵刚之间发生的冲突以轰轰烈烈的方式开始,却以默默无闻的方式结束了。他们如何在冯书记的面前陈述理由,冯书记又是如何批评教育他们的,牛木林一概不得而知。电视台的人们也很快地忘记了这件事情,又开始关注新出现的矛盾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位年轻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来找牛木林等人。
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我嘛是维吾尔语新闻播音员阿孜古丽。电视台的食堂嘛不是清真食堂。我嘛在外单位的食堂搭伙呢。杨主任嘛让我带上你们一起去吃饭。”
那两个维吾尔族小伙子帕尔扎提和克里木用维吾尔语回答道:“热合买提谢谢你。我们的家在本市。我们一会回自己家吃饭。”
阿孜古丽关心地询问他们道:“你们嘛两个人在新闻部干什么呢?他们嘛都是用汉语写稿子,然后嘛再翻译成维吾尔语。”
帕尔扎提和克里木都是系维吾尔语专业毕业的,只能说一些日汉语,汉语的文字水平顶多是小学的程度。
克里木坚定地说道:“我们一年之内一定要达到写汉语稿子的水平。”
牛木林鼓励他们道:“好的。我给你们教汉语。你们给我教维吾尔语。”
帕尔扎提和克里木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好!”
阿孜古丽也说道:“还有我呢。我嘛是播音员,维吾尔语嘛说得最标准,你嘛跟我学。我跟着你嘛学汉语。”
牛木林看到他们勤奋好学的样子,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他认为,无论哪一个民族,只要肯敞开胸怀学习别人的长处,就会大有希望的。
阿孜古丽带着牛木林等人从宿舍侧面的小门走出了电视台的院子,沿着崎岖陡峭的小路向山下走去。
在山下的红山路,阿孜古丽、牛木林与帕尔扎提、克里木挥手告别,然后向宽阔的光明路走去。
阿孜古丽,年纪大约20出头,中等个子,身材苗条,梳着一条又黑又长的辫子,圆圆的脸盘上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浓黑的眉毛几乎在眉心处连成了一条线,长长的眼睫毛,高挺的鼻梁,嘴角始终挂着一丝甜甜的微笑。她穿着一件合身的艾德莱斯花绸连衣裙,脚蹬一双平跟黑色牛皮鞋。整个人显得十分温柔和优雅,甚至还有一点点羞怯。
他们来到离电视台大约有15分钟路程的一家单位食堂。
在排队打饭的时候,一位又高又胖的维吾尔族厨师用维吾尔语告诉阿孜古丽道:“我们单位的领导说了,不再接受外单位的人来吃饭了。你让他到别的单位去试一试。”
阿孜古丽问道:“附近哪个单位还有清真食堂?”
胖子厨师回答道:“市委有呢。”
牛木林从小生长在阿勒泰的生产建设兵团。那里的居民主要是汉族和极少数的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哈萨克族,没有维吾尔族。阿孜古丽是他接触的第一个维吾尔族。她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牛木林一边吃着手抓米饭,一边和阿孜古丽闲聊了起来。
他问道:“阿孜古丽是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