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孙山一下子起了兴致,“是谁有这么好的眼光,和咱们想到一处去了。”

“老奴查过了,是范家的几家银铺。”

“范家?是忠宣房的,还是监簿房的?”

“和少爷你不对付的那个监簿房。”

孙更富早已从孙山口中探知,自己少爷与范家监簿房好像有些过节,而且上次刁难孙家银铺之事背后也隐隐有监簿房的影子。

“范公举他家的?”孙山有些诧异。

以那范公举的德性,怎么可能会有这么超前的眼力?莫非是他从自家在朝中为官的长辈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

“府里的银子,可都兑换出去了?”

“咱们手中还有千余两银子,但是周围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也不多了,老奴怕惹出事来,便叫停了所有行动。”

“嗯,此事你做得很对,赚钱虽好,但千万别搞出事来。你回去之后,严密监视监簿房的一举一动,嘿嘿,这姓范的还真是不知死活,以现在的局面他还敢插手进来,也不怕闹出民怨,惹上一身骚。”

孙更富从袖中取过一沓纸,交给孙山:“少爷,这是官府公凭,还有船上人货的详细单子。”

孙山接过一看,最上面的一份就是盖了官府大印的公凭,由明州(今宁波)的两浙路市舶司签发,乃是海上行船的官方凭证,上面详细罗列了船上的人员名单和货物清单。

两厢一比对,孙山便发现孙更富交给他的单子,与官府公凭上写的可是大不一样,不论是人员数目,还是货物种类,出入都极大。

公凭上的人员名单,只写了驾船的七十多人,却不见孙家自己招募来的三百名庄丁和仆人。

货物清单更是离谱,公凭上仅有木材与粮食两项,可是孙山刚刚下去查看过了,船上运的木材少的可怜,倒是粮食一大堆,足有五百石之多。除此之外,还有蔬菜瓜果、淡水烈酒、若干药材、防雨油布,以及各式铁器等物,甚至还备下了不少违禁的刀枪弓箭等武器。

公凭上之所以没写这些,多半是孙更富花钱买通了关系,那些官员甚至没有登船查验,便颁发了公凭。

半日之后,诸事交接完毕,孙更富乘小船回苏州去了。

……

又过了没多久,孙家船队升起船帆,离开了这处港湾。

两艘尖底海船在前,一艘平底沙船在后,排成纵列向着远方海域驶去。

虽有官府公凭,孙山却不敢走沿海航道,而是直接向东绕行了百余里,远远避开了昌国县水域(今舟山群岛),这才转向南行。

船队在海上行了两日,天天都在刮着微弱的东南风,迎风南下只能走之字形,因此前行速度极慢。

这一日傍晚时分。

孙山正在船头甲板上,研究着手里的水罗盘,一个中年男子从后面走了过来,打断了孙山的动作。

“东家,再往前走可就是黑水沟了,咱们是否调整航向?”

………………

PS: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李充公凭”,它是在日本发现的一张由宋代两浙路市舶司颁发的官方证明文件。1102年,泉州海商李充前往日本经商贸易,就随身携带着此份公凭,上面详细列有全船68人的姓名和职务。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