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太康”当然不是大晋的年号,而是夏朝启的儿子、夏朝第二位帝王的名字。

相传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之后,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以至兄弟反目,四夷背叛。

此时东夷有穷氏之后羿,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驱逐太康。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只是后羿扶立的一个傀儡,并没有太大的作为。等到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而自立为王。

这一段历史,被称作“太康失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叫“后羿代夏”。

后羿虽然自立,却被麾下宠臣寒浞(zhuó)废黜。寒浞即位后,派人追杀“相”及其妻妾,自此建立“寒国”,前后称王四十余年,将因“太康失国”而导致分裂的大夏重归于一统。

紧接着,寒浞对夏后氏子孙进行清除,最终“相”的一个怀有身孕的妃子“后缗”从城墙下的水洞中侥幸逃脱,生下一子名曰“少康”。

而少康成年后,联系夏后氏遗民对寒浞发起了复仇之战,最终复兴大夏,被称为“少康中兴”。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百余年,亦是乱世。

然而这段历史却被史书抹去大部分。荀勖重新将竹简拿在手中,这竹简中所记载的事情,与他在《左氏春秋》中所看到的却是有些许差别。

他深切地意识到,若是将汲冢中出土的这批竹简整理完毕,只怕当今的经学都要改写。

想到这里,他急忙跪坐在案前铺开竹简,提笔想要写下奏章。突然间想到此事还未明确,若是《汲冢书》中所记载的事情太过惊世骇俗,未免遗讥于后世。

由于与太尉贾充结党,他在士林中的风评并不好。尤其是贾充还是亲自操刀杀死高贵乡公的凶手。自古至今,谋杀君主乃是大逆不道之极,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只是这大晋的江山,若非乱臣贼子,又如何能够落在司马家的手里?自古成王败寇,他又岂会将这些风评放在心上,不过是败犬的哀嚎罢了。

这批竹简数量众多,且文字乃是用蝌蚪文写成,以他几十年的学问,连蒙带猜也不过是看个大概。若是上书陛下,又该找谁负责整理这批竹简呢?

他将中书省内中书侍郎、中书舍人以及通事舍人想了个遍,发现并无合适人才。虽然中书令张华学问不在自己之下,然则他如今圣眷正隆,陛下断然不会放他去负责此事。

他揉了揉眉间,既然事情非燃眉之急,暂且将竹简运回洛阳,放进仓库之中等待合适的时机吧。

如今京师诸王皆已就国,只有齐王司马攸尚以为景献皇后守丧为名滞留京师。距离守丧之期结束尚有数月,京师之中已是暗流涌动。

年前羊琇派人刺杀杨珧,被杨珧告发,导致陛下心生不满,有心想将“进奏曹”交给杨珧管理。而作为齐王一党的江夏太守嵇喜,则升为徐州刺史,成为齐王有力臂助。

荀勖暗自思索着,齐王与太子均是太尉贾充的女婿,伐吴之役后贾充被陛下明升暗降,已经兵权尽失,只能在家中养老。

而齐王内有羊琇支持,外有嵇喜臂助,卫瓘向来不看好太子,张华态度不明,在贾充出局之后,自己这一方明显有些弱势。

想起咸宁二年的那场风波,因为陛下感染瘟疫而导致齐王差点上位成功,他绝对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只是除了御史中丞冯紞以外,还有谁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呢?

杨氏兄弟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