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花千骨》读、写中的念念不能忘    提笔写同人,已两年又半。初读深痛深醒,其苦难慰,不能忘怀;其美难书,不能止息。终于开始这个同人,难忘终不能忘,原本于我,是人生重中之重。致力所看重,切磋琢磨之处,总要打开更深广的世界。如今再记下读后思悟,想来能比初读、未写时丰富。    一、人世:“代价”法则  且不谈东方彧卿其人,却不能忽视他的理论。此条放在拙文之首,是我理解全小说的依凭。  小说中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选择和选择的代价:花千骨救死不顾万物、一身,白子画宁死不弃天下、一人,因舍而获,因寻而得;东方彧卿游戏真境而输去真情,悲世而人生可悲;杀阡陌进不入所爱终不得爱,抛得去权势美貌性命,终放得开不能勉强、只能成全之人;糖宝骨肉亲重,更甚儿女情长,舍身救出花千骨,却断了情人生念;竹染堕入利欲终不能填空虚,善念、真情难平,舍生完成抱憾却不负疚的一生……  太多不幸,又有太大幸福。此处少有小悲喜,只是大苦难和大幸福。画骨实是受常人所不堪受,我只愿将这一点加深再加深,直到足够打破我的一切妄念。一次又一次、一次比一次苦痛的受伤、受屈,超出平日生活和想象的界限,只有善念更重,不仅不能行恶,更要当仁不让、舍身救难;太苦太累,若要放弃,也放弃了太多次!二人终究受得起委屈、折磨,考验之大,是“禁地”所不能言尽,惟独不忽视自己的心,却不自私;不能抹去的善念,正对应对方的坚持。不负天地不负你,半缘修道半缘君,矛盾冲突走到了极限,原本和谐如一。就是常人常常走不到。  每次想到他二人,所有对生活的不满就化作愧疚。一切不完美,只因我本来不足。愧疚终要成为力量,我不曾找到比二人之苦更能言弃的理由,向善之路,总当奋力,即便力量有限。  有太多遗憾,美善终于成全。童话之为童话,是对善的最终信仰。写童话的人,更当有成熟的观察、强大的内心,才能重回淳朴,教化童真。这里没有彻头彻尾的坏人,总有光点,总能被燃亮。太多甘心赴死之人,花父,云隐,琉夏,竹染……总有所守护。太多勉励为生之人,斗阑干,摩严,人生不是没有污点,总还有所坚持。  更可羡的结局,还是留给了画骨,因他们承受了更高的代价,不堪重负,依旧全力以赴。但天意公平,总与善人,没有无善果的善因,没有不可消解的罪疚。配得光明的人,得了光明;配得安宁的人,得了安宁。    二、考验:必经劫难  凡人之苦,徒然在纷繁里区分好事坏事,甚或伪装矫饰,不想看到坏事,不敢相信好事,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于修行者,并无此等区分,坏事好事,都是考验,都是好事。  小骨的童年,就是考验之初,立身之初。她若专注村人的疏远甚或厌恶,所有善念,终都消磨殆尽。首先是花父受住了考验,保护良善的种子,不受世间误解。也是她没有辜负父亲的厚爱,父亲不在的日子,师父远离的日子,总还是思寻自己善的可能,而不轻信他人恶之必然。  拜师的考验,是第一道不可能的障碍。但小骨熬了过去,一切条件无利,她有的是心,拼的是命。小骨还不知师父内心的煎熬,早知对自己、对天下大险,依旧要履行清虚道长临终托付,依旧记得瑶池那个祈求的童音。“以后就叫你小骨了。”二人就这样接受了考验,未来的艰险,尚且看不清。  之后犯下大错,是考验的深化。用天下来赌她的善念,用名誉来保她的性命,冒死入她的梦境,弃六界去蛮荒相伴,舍弃一切只为永远看守她陪伴她,放下尊严去她的居所,宁愿杀死她也要阻止她的罪过,早忘了自己的可怜可悲可笑,只要找回她……小骨过犯则有之,最终却未辜负。身在蛮荒,终不肯为恶,全力阻断牺牲无辜者的阵法。此次不在师父眼下,却在小骨心中,只要有一次背叛了心中的善念,之后将再难与光明维持单纯的联系。直到无望之下,冲破了封印,成为天下无人能胜的妖神,终究不敢为恶,能够纵容竹染,却纵容不了自己,无一件恶事有始有终,最终却是安排了一切,以生命的代价完成了考验,挽救了师父也是自己看重的天下。若非如此,两人无论死活,都无再聚之日,如若损害了内心的法则,他二人的幸福,将无法建立在他人的受苦之上。若非如此,竹染终不会在善和爱的极致下回转,以死成全二人。  劫难是正果的代价。若非经受全部的苦难,若非每一个关键时刻,不曾放弃劝善、救人的可能,不曾将错就错,安于过错和不幸,劫难就只是劫难,悲剧只是悲惨,却没有人心善恶冲突的悲壮,没有最终邪不胜正、终成正果的信念和实现。  若只是师父欣喜小骨的真纯之态,小骨崇敬师父的高蹈之姿,却没有勇敢迎向一次次考验,没有耐心承受一次次伤苦,那对方只会成为笔底反复描摹的光影,心血流逝,形存神亡。劫难之可怕,正是人生常态,无所不在。若无信念和与之匹配的行动,不能跟随光明,终于要留在黑暗和无常。    三、真理:“知其不可而为之”  好解决的问题早就被人解决了。最大的难题,往往求解者寥寥,解得者更罕有。世间的大多数,有对应的智慧:知难而退;执著太苦,放下是福;犯险总危险,放弃才保险;和世人同流,就不会被孤立……其实自然,其实是放任,没有自求,一切顺势发展:逆水行舟,当然不进则退;不努力总比努力省力;不犯险当然没有危险;不做自己,也就在人群里淹没,听不见他人和自己心声的反对……所幸画骨不是此类人,保存了这个故事的纯粹性。  纯粹因为没有小聪明,世人的智慧,总是满地尘埃满身油渍。画骨干净。  虽然是错,白子画却能理解花千骨的执著,不管是超越师徒界限的景慕,还是危及天下的相救。惩罚是道义,感动是真心,一切没有虚矫。若是维护一己清名,最好和小骨断绝关系;若是权衡以寻常利弊,小骨一人的善之可能,总要消失在众人苟安的自私,维护太多人的自私就成就他的无私;若是顾及劝救小骨的可能性,足以使放弃小骨理所应当、义正辞严。  最初处理这个同人时,白子画在我心中是大儒的形象。救世救人,尽力尽心。不仅是不怕失败,更是倾尽全力,不允许失败。没有丝毫妥协的成分,没有如若不成退而求其次的后路。虽然道家智慧渐渐浮现,却依旧不能遮掩最初的光芒。无为不是一无所为,他首先将当为尽到极致,不论对天下,还是对小骨。几乎是两者都要失去时,依旧心力不变,终于两者都保存。  只有经历地狱的人,才有资格到达天堂;常人总在人间,因为走不了这样远,做不了这样彻底,有太多顾虑。白子画的对错分明里,没有任何灵活性,听从的却不是世人的思虑。他认定的善,比维持多数人的安稳更高,每一个人的生命珍贵,不因众人的反对而失效,善就是善,应当应当从心引导,应当誓死守护。他认定的错,也不因任何良善起因、恶劣环境而豁免,错就是错,应当承担后果,应当改过自新。善最终无可质疑,必要胜恶;错最终无可回避,必要悔改。  有人世的真理,还有更高的真理。前者有限,后者无限。无限在于,没有自画界限。常人否定,情势艰难,相互误解,自我怀疑,面面受敌,他心中没有不可,只有当为。真理没有似是而非。    四、慈悲:“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爱可爱之人,人之所好;怜可怜之人,人皆有恻隐心。不幸在于,不是人人如此幸运,可爱或可怜。那你的慈悲,如何恩泽?得道飞升,飞离受苦世界。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于修行者无好事坏事,慈悲无善人恶人。  师父看重的小骨,是她对每一人的善良。只是爱其所爱,只是因为被爱而爱,不是大爱,自私凡人,一样如此。她不念人恶,总是解人助人,才让她在之后人尽咒骂的日子里,选择保全六界,牺牲小我。  我愿意反复强调的是小骨对竹染的感化。他最大限度挖掘了竹染的善念,别有用心的扶助,她一样感激;堕入偏斜的野心,她更洞见最初对爱和善的绝望。小骨所说,竹染自不会听;小骨所行,竹染不能不见。对严惩无情的师父不改敬爱,对害她入苦境的蓝雨澜风依旧促成,对欲置她于死地的天下舍生挽救……当他寻仇要杀死摩严时,是小骨阻止,小骨更懂他怨苦后的匮乏。自私如此之人,甘愿为另一人万劫不复,毫无夸张之处,是小骨几乎夸张的善待,善待不依赖任何条件,如果有条件,只是看到他可恨背后的可怜。只是也当他是一个人,有错有苦,但绝不是全然无药可救。  不难理解师父对她的看重。师父会担忧每一个路人的命运,会倾力维护并不解他敬他只是需要他的苍生。善之为善,不问因,不求果,只是珍重每一个生灵,珍重他向善的可能性。必然有这种可能,没有拒善的理由。    五、责任:“多大能力,多大责任”  统领四方若无权欲,则是重任加身、众望所依。比之仰赖他的众人,他看到更大的危险和责任,拥有更大的孤独和慈悲。  “小骨,你记住,人有多大的能力,便要负起多大的责任。如果仅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逃避应有的责任,那便是罪孽。想要抛开一切,自由地活着,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师父我,虽然不喜欢这些事情,却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喜欢的。所以,不管以怎样一种方式活着,对于师父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  一个没有自己愿望的人最初就将自己奉献;如此纯粹之人,一旦找到自己所重,必然至真至深,生死不渝;即便找到自己所重要重,原来就守护的一切,依旧在生命的根基,不会荒弃。不是喜欢做什么,不是能够做什么,而是应当做什么。  这席教诲让小骨猛然心痛,发誓要永远陪伴。责任是大爱,对个人是无情。但她倾心于这样的大爱。及至她要保护小月,不得已要对抗师父,所行虽偏,却是当时道义情感所认定,无可推卸其责;及至最终难全一身,总要让天下恢复,不惜一死。  若是苟且偷安,两人都有这样的力量。但宁愿舍弃这样的力量,力量总要服从更高的法则,不能为一己之私。若是逃离世界去相守,也再不是他二人,其情可耻,其道不真。  在同人里我力图去阐发,这场浩劫近看是罪过之苦,长远看是必经之途,只有以两人顾念众人的大爱、不弃一人的善良,方可渡劫。陷人于不义的责任,亦要接受,抛开师者的承担,神祇的使命,也是怯懦,也是罪孽。  责任是牺牲,爱亦是牺牲。负责就要忘我,爱就要和所爱共同承担命运。自由是意志的砥砺,不是回避的自在,自由选择责任;幸福是舍己为人的投入,不是安享施予的自顾,幸福即是牺牲。于是画骨二人能站在一起,“神委重任,愿者从容。”    六、知音:初心之和,修成同道  “知音”二字,重过生死。此路太难,同路人不易。  二人之内在相近相依,通篇无可回避,此处几乎言尽。如此高度的心灵相和对应同样的冲突磨难。  众生不解也当守护,惟独重你因此残忍。真理本仁慈,真理本残忍。“天地间惟有她一人受得住他理想的残忍。”借用我同人里的这句话,这是画骨二人之间的联系,声息与共,难舍难分。  小骨死心塌跟随的正是这个极致以至于残忍的师父。深深认同,所以全然托付。“我是你的,我的梦也是你的。”她毫无保留付出一切,情与道,年华和生命,全心跟从,胜过世间情爱。对小骨师父也是全然接受,她的真纯,偏执,宿命……明明是给自己带来祸患的人,却舍身相护;还倾力相授,为她世人不解的禀赋寻找最好的出路。不能说另外几个男子爱得不深,但真正为小骨更好成长殚精竭虑的,惟有师父。师父要成全的不仅是一段感情,更是一个人,一个完整的、独一无二的生命。  这种绝对的相属,早就克服了任何偶然和无常,理解的局限和苦难的无限。这种心与心的相应,必然将二人性情之天然,引向完善之极限。在续写原作中我看到,画骨在一起时,才是最本然的自己,去除一切遮蔽,而本来的自己,正是对方最视若珍宝;总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修行多苦,却甘之如饴。发乎情,世上从此有人解我爱我;贯之于道,情不是无因,慕道及人。情不变,道至坚。  理解,因为本来可以理解。二人都是“无限之人”,心中没有俗成界限,行动中没有虚饰妥协。神祇是人类的童年,母性情怀对一切生灵关爱,没有不可爱之人,没有不能向善之事;师父的原则是父性的公正,顾念大局,无所偏私,爱之深责之切。表相相异是错与伤的肇始,内在一致却有更深的力量将二人重新相连,将一切误解、伤害化作大乱大治的心音和谐,艰难困苦后的玉汝于成。  二人也是坚韧之人。世间一切奇迹,只是奋力和忍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最难做到的事,其实最简单,鲜有诀窍;用一生去做好一件事,却最是难能,可贵。对方太重,始终不能弃;始终如一,方成正果。    后记:  只是此刻心境。不是读、写中的全部。再图来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