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廷贤的确不觉得沈昭是孤身一人。

单看她在私铁案中的表现,便不是一个小姑娘能够做到的。

沈昭师从大儒,习得权术谋略,看得透局势并不奇怪。可若只凭她一人便可在贺家之事中力挽狂澜,不仅抓到贺道元的把柄,还让顾准为其作证,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至少这朝中消息便不是那般容易得的。

她背后一直站着余家。

原先他身为局外之人,并不清楚余家实力几何,还叮嘱沈昭万事小心。可如今看来余家的实力还真不算弱,否则私铁案不会那般顺利。

沈昭并不清楚,阴差阳错之下,韩廷贤对她的实力有了错误的估计。她在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若是韩廷贤能归于她麾下,于她而言,自是利大于弊。她手里的那些人,品阶终究太低,别说等他们在朝中大展身手,即便是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亦不容易。

还不知需要培养多少年!

她之前也一直在考虑,若将那些一心为民的寒门学子联合起来,届时要谁领头才合适。那个时候韩廷贤还未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只是回京之后,她发觉许多事同想象中并不一样,比如窦党便是一个变数。她忙着处理各方关系,又出了贺家之事,此事就被耽搁下来。可这次韩廷贤入阁,却给她提供了一个人选。

韩廷贤说官位不稳,说韩家底蕴不够,归根结底还是手中无人。

他前数十年一直在地方为官,入京之后却直接进了都察院,都察院是些什么人,那是靠着挤兑人吃饭的!在那地方带着,能扩展多少人脉?

国朝之中,能升至尚书之位,手中却无人脉的实在少见,韩廷贤亦算大周建朝百余年才出现的异类。

沈昭手中有人,能够更准确地帮助韩廷贤获取朝中信息,也能更好地帮其处理事物。若是两人合作,其实力必定不可小觑。可问题是,韩廷贤甘心和她一个小姑娘合作吗?

眼下是因为有程窦两党在,阻了他的路。朝中无人敢投靠他,难以培植出自己的势力。可以后呢?若是程窦两党的威胁不在了,他还会如现在一般事事同她商议吗?

人心难测!

此事谁也不敢保证。

除非沈昭手里能抓到韩廷贤的把柄。可韩廷贤为官多年,在朝中所获清廉之名亦非虚构,若是真有把柄怕是早已被人抓到,又哪里轮得到她?

似乎是两难境地。

沈昭忍不住皱了眉。

韩廷贤大抵知晓她在思索此事利弊,当下又道:“我深知姑娘之愿,所以才敢有此打算。姑娘既苦心谋划,又对朝局看得如此透彻,那是否知晓余家正名关键所在?”

余家谋反之事本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冤案。此案能否平反并不在于证据又无,而是在于崇仁皇帝的态度。这亦是她对付贺道元之后,不曾从其身上寻找贺家当年以万民书污蔑余家之事之罪证的缘故。

但关于此事她仍想听韩廷贤所想。

当下便道:“愿闻其详。”

韩廷贤便道:

“即便有人将余家谋逆案翻出来,即便今上命人翻案,罪证再确凿,最终亦是不了了之。除去今上的态度外,更是因为这朝中没有真正为余家说话的人。

这跟程党干系并不算大。若是朝中真有一股势力与两党齐平,且一心为余家平反。便是今上对此也要掂量几分,而两党亦未必会全力压制。

余家是何情况,姑娘比我更清楚,即便真的平反,又能对朝局造成多大影响?不过是给余家正名,让至今留在西北的余家子弟重获清白之名。而余家要恢复到当年盛况,少说数十年。”

沈昭听闻后,久久沉默不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