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发队伍缓慢而稳定地前行,每一个排队的百姓脸上都带着一丝期待。

轮到一名年轻的妇女时,她腼腆地上前,小心翼翼地看着士兵拿出的一袋小麦,双手接过后轻轻道谢。

她的孩子从她身后探出小脑袋,目不转睛地盯着粮袋,显然已经期待着能吃上一口温热的粥。

不远处的古锦岩注意到这些百姓的表情,心中既感动又沉重。

尽管每日分发的粮食有限,但对于这些困苦的百姓来说,每一粒粮食都是活下去的希望。

排在后面的是几位年轻力壮的男子,他们今天的工时最长,搬运了不少重物。

士兵递给他们的粮食稍多一些,几位男子接过后互相打趣着:“嘿,这干活还真能换到粮食!

明天咱们可得再加把劲。”他们的话语中透出些许满足,显然这一天的劳动让他们感到自豪。

古锦岩也微笑着鼓励他们道:“大家辛苦了,明天继续努力。你们的汗水不会白费,每一块砖瓦都在为城中的未来添砖加瓦。”

这些话在百姓中传开,人群中逐渐多了几分信任和欣慰的氛围。

一位肩宽背厚的壮汉排在重体力活的队伍里,轮到他时,他上前一步,脱下帽子,笑着向古锦岩行礼:“古大人,今天搬了三车石块,可不算少吧?”

士兵翻开记录簿,核对他的工时,点头确认道:“是的,三工时,按规定应得三袋干粮和一包盐。”

说着,他从旁边的粮袋里取出三小袋干粮和一小包盐,递给壮汉。

壮汉接过粮食,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朝古锦岩一抱拳。

爽朗地说道:“多谢古大人!这活儿干得舒坦,回家娘们儿和孩子们也有饭吃了!”

古锦岩微微一笑,点头鼓励道:“辛苦了,你们的汗水不会白费,重建赫沙城少不了你们的贡献。”

紧接着,中等体力活的队伍排了上来。

这些人多是中年人和年轻的妇女,他们今天完成的是搭建木架和整理废料的工作。

士兵依次记录着他们的工时,按一工时一袋干粮的标准,将粮食发放给他们。

“这是您的一工时所得,”士兵微笑着将一袋干粮递给一位年轻的妇女。

妇女微微鞠躬,小声道谢,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她接过粮袋,眼中闪着一丝亮光,仿佛这一小袋粮就是全家一天的依靠。

轻体力活和辅助工的队伍里,有不少年长的老人和小孩子。

古锦岩站在他们身边,见到他们一个个领到小袋的干粮时,脸上露出一种欣慰的神情。

她特别留意到,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一小袋干粮,双手捧着,小心翼翼地用破旧的布袋包好。

古锦岩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声道:“明天若不累,可以再来帮忙,但千万不要勉强自己。”

男孩抬起头,咧嘴一笑,天真地说道:“古大人,我力气小,但我也能帮忙!

娘说,只要我们一家人都出力,就能一起吃饱饭!”

古锦岩心头微动,欣慰地摸了摸男孩的头:“好孩子,赫沙城有你这样的孩子,未来会越来越好。”

分发队伍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不远处的“疑问反馈处”旁,几位士兵也在随时待命,帮助解答百姓们对工时记录和口粮分发的疑惑。

一位年迈的老人手里攥着一小袋粮食,似乎有些不安地走向反馈处,轻声询问:“士兵大人,我今天捡了一整天瓦片,应该是两工时吧,可怎么只发了一袋粮呢?”

负责记录的士兵立即翻看记录簿,仔细查阅后发现确实有误,将情况告知老人,并补发了一袋干粮给他。

士兵歉意地说道:“真是抱歉,今天登记时出了点小错。这是您应得的第二袋粮食。”

老人感激地点头,朝士兵连连道谢,心中也多了一分信任和踏实。

他缓缓走出人群,似乎已不像来时那样焦虑。

分发结束后,天色渐暗,士兵们清点着余下的粮袋,确认分发数量无误,并在记录簿上认真记下当日的情况。

古锦岩环视四周,看着百姓们满意地带着粮食陆续离开,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分发粮食的过程不仅是物资的给予,更是一种信任的建立。

当最后一袋粮分发完毕,古锦岩走到士兵面前,柔声说道:“今日大家的工作做得很好,但一定要记住,公平和公开是我们这项工作的基础。

百姓们需要的,是对我们分配的信任。”

士兵们纷纷点头,严肃地回应:“是!古大人,我们定不辱使命。”

夜幕降临,分发处的火把依然高高燃起,将空地照得如同白昼。

古锦岩站在分发台前,巡视着今天的队伍,眼神格外温柔。

她特意留意到队伍里一些体弱的老人和面带愁容的妇女,他们身形瘦弱,衣衫单薄,有的身旁还带着面黄肌瘦的孩子,神情中透出一丝忧虑。

古锦岩的目光柔和地落在他们身上,轻轻挥手示意士兵们过来。

她低声吩咐身边的士兵:“将体弱或家中有病人的人记录下来,今日可特批多发一些口粮,务必让他们能渡过难关。”

士兵们点头领命,迅速记录并准备好额外的粮袋。

一位年迈的老汉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上前,士兵核对过他的身份后,拿出两袋粮食递给他。

老汉看着多出来的那袋粮,眼眶微微泛红,哽咽地朝古锦岩鞠了一躬:“多谢古大人,这一袋粮我会省着点吃,老伴儿的病也不怕熬不下去了。”

古锦岩点头回礼,柔声道:“老人家,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赫沙城的重建离不开大家的齐心协力,您的辛劳,我们都看在眼里。”

与此同时,一些年轻力壮的工人从分发处退下,围在场地边低声商议。

他们自发走向古锦岩,提出愿意“赶工”以增加工时,从而多换一些口粮。

古锦岩听完,眼中露出一丝欣慰,轻轻点头道:“诸位肯为赫沙城多作,实在是城中的福气。

夜间虽辛苦,但若愿夜工者,我定按工时多发口粮。”

这些工人们闻言,士气高涨,有人笑着拍了拍肩旁的伙伴道:“今天搬三车,明日就搬四车!

咱们兄弟齐心,定能让家里人多吃上一口饱饭!”

古锦岩叮嘱士兵们备好夜间作业的工具,并在场地边点起更多火把,确保夜工的人们能看清脚下的路。

那些愿意赶工的工人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扛起石块,有的装运木材,火把的光映照在他们汗水淋漓的脸上,透出坚毅与满足的神色。

在一旁等待分发的百姓们望着这一幕,不禁心生敬佩,纷纷小声议论着古大人的仁慈与公平。

孩子们悄悄地握紧手中的小袋粮,踮着脚尖仰望着劳作的兄长们,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冀。

夜色渐深,分发处却依旧热闹。

古锦岩在场地边看着一袋袋粮食递到百姓手中,听着他们的笑声和道谢,心中充满了安慰。

正是这份凝聚人心的信任与互助,才让赫沙城的人们在困境中找到重建的力量。

夜色深沉,赫沙城的分发处逐渐安静下来。

所有粮食分发完毕后,古锦岩带领几位士兵和工匠们,将剩余的粮袋逐一清点。

篝火旁,士兵们神情专注地检查着粮袋,每数完一袋,便在记录簿上打上标记,清脆的笔划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今日共分发了重体力活粮袋六十八袋,中等体力活粮袋四十七袋,轻体力活和辅助工的粮袋共计八十四袋。”

一名士兵朗声汇报,将记录簿交给古锦岩。

古锦岩接过簿子,仔细核对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翻开下一页,写上当天的剩余数目,计算着是否能满足次日的需求。

根据今日的发放情况,她沉吟片刻,向身旁的士兵和工匠们说道:“明日重体力活需准备七十袋,中等体力活五十袋,轻体力和辅助工粮袋一百袋,以应付明日需求。”

士兵们听罢,纷纷点头记下。

古锦岩接着说道:“今日有不少百姓反映,如果队伍安排得更清晰,分发效率会更高。

因此,明日分发时,我们将不同工种的队伍分开,贴上标识,这样可以减少混乱。”

一位年长的工匠点头赞同:“大人,今日的队伍确实有些拥挤,若按工种分开,大家也能更快地领到粮食,不至于久等。”

古锦岩记下他的建议,目光又落在记录簿上,叮嘱道:“此外,明日需特别关注那些家中有病人的百姓,确保他们能多得一份粮食。

如果有百姓反映工时记录不准,立即查实核对,避免任何误差。”

士兵们再度应声,火把的光映在他们的脸上,照出一种坚毅的神色。

夜已深,古锦岩放下簿子,望向不远处逐渐暗去的城镇废墟。

她心中默默思索,明日的分配会更高效、更公平,而她的每一项安排,都是为了让赫沙城的百姓们重获生活的希望。

这是她肩负的责任,也是她对这片土地的承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