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吾兄,都中一别,山远水阔,久未晤面,不胜思念,边关风寒,吾兄安否?弟在济州,城防己固,舟船己足,俟兄号令,可以开拨。兄在北,弟在南,合力并进,大事可成。饮马汉江,生擒奴酋,把酒庆捷,岂不快哉!"
泰昌三年十月十六日,袁崇焕终于等来了孙传廷的信。
他兴冲冲地将刘铤、杜松、李如柏、马林、王宣、赵梦麟、马世贤、李怀忠、罗一贯、赵率教、何可纲、朱梅、左辅、孙元化、郑崇俭等一众将领召入大帐。
开口说道:"诸位,孙传庭己经在济州岛扎稳脚跟了,可以越过鸭绿江开赴朝鲜作战了!"
此言一出,大帐中欢声雷动。
刘铤最是兴奋,向杜松吹嘘如何神勇,打得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长谷川秀、小早川隆景怎样丢盔卸甲。
杜松耳朵都听起老茧了,咧着嘴笑。
罗一贯、赵率教也热烈地攀谈着。
在场的将领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袁崇焕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目光坚定道:“我等身负皇恩,当奋勇杀敌,此次南北夹击,定要一举破敌。只是那奴酋狡诈多端,我等不可轻敌。”
众将齐声应诺。
袁崇焕作出部署。
限定两日之内粮草辎重必须清点完毕,马匹喂饱,兵器打磨光亮,盏甲细心检查。
鸭绿江宽三十余丈,波涛汹涌,江上原本架有一座石拱桥,皇太极攻入朝鲜后,将桥拆毁了,并且派巴布泰和巴布海领了七千五百名八旗兵在江对岸严阵以待。
如何渡过江成了第一道难题。
江面这么宽,搭桥是不可能的,如果用船渡的话,一来没有那么多船,二来速度太慢了,一定会有很大的伤亡。
刘铤对朝鲜地形十分熟悉,建议袁崇焕在镇江堡做出强渡了绿江的态势,而由他带领一支敢死队,翻越长白山,到达七道沟,鸭绿江在那带只有两三丈宽,搭几块长木板就过去了,然后再翻过盖狼林山脉、江南山脉,神不知鬼不觉绕到巴布泰和巴布海后面去,猛地给他一下子。
袁崇焕听他说了这么一大串,都感觉不靠谱,刘铤却拍着胸脯打保票:"这个计策绝对能行!"
就在刘铤即将出发之时,鸭绿江两岸突降暴雪。
这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的热情。
袁崇焕问刘铤:"老将军,天寒地滑,还能翻山越岭吗?"
刘铤丝毫不慌,踱步沉思片刻后朗声道:
“袁经略,这正是天助我也。我要走的,本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连朝鲜人知道的也不多,建奴更加不知道。
如此恶劣天气,更没人料得到我走这条路。我顶风冒雪绕到他后面去,定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我老了,再没机会把这样的狠仗了!让我去吧!”
袁崇焕闻言,亦是热血沸腾,握住刘铤的手,说道:"老将军保重,生擒了小奴,你是首功!少不得伯侯之赏!"
刘铤嘿嘿一笑,"熊瞎子就是这么骗我的,不过我爱听。"
袁崇焕也笑了,命赵率教、何可纲跟着同去,要他们好好照顾刘铤。
刘铤不屑地一笑,"谁照顾谁还难说呢!"
和他的干儿子刘招孙精心挑选了一千二百人,在狂风暴雪中悄无声息踏上征程。
刘铤走后,袁崇焕命令孙元化将四十余门红夷大炮一字排开。
到了第二天黎明时分,风刮得正大,雪下得正紧。
孙元化令旗一飞,"开炮!"
四十门红夷大炮同时开火,炮弹呼啸着朝江对岸飞去。
巴布海和巴布泰正在堡垒之中,轰隆隆的炮声响起,惊得他措手不及。
炮弹落在堡垒周围,一时间土石飞溅,炸死了不少八旗兵。
趁着敌军慌乱的间隙,袁崇焕指挥数十条船在炮火的掩护下,抢渡鸭绿江。
然而船行到江中央,利箭像蝗虫一般飞走来,不少士兵中箭身亡。
袁崇焕只得命令鸣金收兵。
此后两三天,红夷大炮有一搭没一搭地朝对岸放炮,有时候上午,有时候下午,有时候半夜。
严寒中,八旗兵缺衣少食,更兼提心吊胆。
巴布泰和巴布海不堪其扰,派人向皇太极报告,皇太极也无计可施,只能空洞地安慰几句,命令他拼死守住,绝不能放袁崇焕过江。
袁崇焕心情也是十分沉重,天降大雪,意味着粮草补给更加困难,一旦供应跟不上,这么大张旗鼓的一次行动就算半途而废了。
看来只能寄希望于刘铤的奇谋能够成功了。
一等六七天,刘铤却还没有绕到敌军后面去。
熊廷弼坐镇沈阳,也坐不住了,顶风冒雪亲自送来了三百万斤粮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