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大街小巷,往昔的和谐之态现今已被一缕若有若无的紧张所悄然替换。

林羽身着一袭青衫,眉头紧蹙地行走于集市之中。

周遭是熙攘的人群,各式语言和服饰交织如麻。

他瞧见一群儒生正立于街角,对着一家新开的西域胡姬酒肆指指点点,满脸皆是愤懑之色。

其中一位年长的儒生捋着胡须,不住地摇头叹息:“此等胡风盛行之所,伤风败俗,实乃吾大唐之耻!”

而酒肆内,几个胡人客商则一边畅饮着美酒,一边放肆大笑,对儒生们的指责全然不以为意。

苏瑶来到了西市的佛堂前。

这座佛堂庄严肃穆,仿若尘世中的一方净土。

朱红的大门厚重古朴,铜制门环在岁月的摩挲下泛出一层温润的光泽。半掩的门扉似在低声诉说着佛堂的神秘与宁静。

踏入佛堂,香烟袅袅。

那丝丝缕缕的青烟,仿若灵动的精灵。在静谧的空气中缓缓升腾、盘旋,最终与弥漫在每一寸角落的淡淡檀香味融汇,令人的心灵瞬间归于安宁。

佛堂正中央,一尊尊佛像巍峨矗立,或坐或卧,皆法相慈悲,面容祥和。

那慈悲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世间万象,洞悉众生的喜怒哀乐与烦恼忧愁,抚慰着每一位前来朝拜者的心灵。

佛像周身金光璀璨,在幽微的光线中更显神圣庄严,仿佛是佛光普照的具象呈现。

四周的墙壁上,绘满了精美绝伦的壁画,色彩斑斓绚丽,笔触细腻入微。

壁画所展现的佛本生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草一木皆充满生机。

每一幅壁画都仿佛是无声的讲述者,缓缓道来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佛传故事。

众人不禁驻足凝望,沉浸其中,仿若穿越时空,亲身经历着佛陀的慈悲与智慧之旅。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碎金般落在地面上。

光影与香烟、佛像、壁画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神圣氛围。

然而,这份宁静却被无情打破!

只因佛堂的扩建占据了部分原本属于道观的土地,两拨人由此争执不休。

佛教徒们双手合十,口中念着佛号,宣称这是弘扬佛法的必要之举;

而道教信众们则手持拂尘,气愤地指责对方的无礼与霸道。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愈发紧张激烈,好似一触即发。

林羽见此情形,赶忙上前劝解儒家学子们。

他微微拱手,神色诚恳:“诸位兄台,大唐胸怀广纳四方客,此胡姬酒肆虽为异域之物,然能增新奇活力,文化交融可使大唐博采,勿因偏见拒之。”

儒生们却并不认同,为首的一位年轻人冷哼一声:“林大人,莫要被这胡风所迷惑。大唐千年传承,儒家思想才是正统,此等外来之物,只会扰乱人心。”

林羽心中一沉,这些儒生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浸染,想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实非易事。

与此同时,苏瑶在佛道之争的现场也陷入了僵局。

她试图以和为贵的理念劝说双方,然而激动的人群根本听不进去。

就在局面即将失控的危急时刻,苏瑶灵机一动。

她提高声音喊道:“诸位且静一静。佛道同源,皆劝善修身。今为地争而失和,违教义矣。不若请高德大师共商善法,既满佛堂扩需,又保道观颜面。”

众人听了苏瑶的话,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争吵声渐渐平息了下来。

然而,更为严峻的危机还在后头!

随着西方宗教在长安的传播,一些极端的教义与大唐本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剧烈冲突。

一些传教士宣扬的“弃绝家族,独尊天主”的思想,引发了众多家族的恐慌与愤怒。

不少地方出现了家族子弟与传教士对峙的场景。

甚至有传闻称,在城南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已经将前来传教的教士们围困在了一座破庙当中。

若不及时处理此事,恐怕将会酿成血祸。

林羽和苏瑶得知消息后,立刻快马加鞭地赶往城南。

一路上,林羽的心情沉重如铅。

这绝非一场简单的文化冲突,其背后还牵涉到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倘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外交纷争,甚至动摇大唐的根基。

苏瑶则在一旁默默地思索着应对之策,必须找到一种既能维护大唐本土文化尊严,又能尊重外来文化合理存在的方法。

当他们赶到小村庄时,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不已。

村民们手持农具,将破庙围得水泄不通,口中高呼着“驱逐洋教,保卫家园”的口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