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有好几个,各式餐点应有尽有。
阿贡和帕玛选择了简单清淡的粥与包子作为早餐,而奥德彪则挑了些更加丰盛的食物——玉米、豆浆、油条以及鸡蛋。
不出所料,瓦尔特跟随奥德彪的脚步,点了与他相同的早餐。
作为同寝室的,四人吃饭也自然要凑在一起。
食堂里面,外国人有很多。
偶尔,彼此间会友好地打招呼。
但或许是因为初来乍到,鲜少有人主动上前与他们交谈。
奥德彪注意到阿贡和帕玛的早餐颇为简单,于是体贴地将自己盘中的鸡蛋递给他们,
“你们需要这个吗?我已经吃饱了,吃不下这么多,我们不应该浪费食物。”
奥德彪面带微笑,语气友善。
阿贡和帕玛对视一眼,感激地接过鸡蛋,
“谢谢你,奥德彪。”
从他们的衣着打扮中,奥德彪推测他们可能来自并不富裕的家庭。
这样的学生往往更懂得在逆境中奋发努力,追求上进。
至少在学业方面,他们的表现总是令人瞩目。
接受了奥德彪的好意后,阿贡和帕玛的态度也明显亲和了许多。
在去教室的路上,他们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起来,关系也因此拉近了不少。
透过聊天,奥德彪了解到阿贡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贫困乡村。
阿贡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为了筹集他的学费,不得不将家中的老牛卖掉,甚至向亲戚们四处借贷,才勉强凑齐了学费。
奥德彪心中明了,无需多问,光是学费对阿贡一家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更别提他还要为接下来的生活费和下一学年的学费发愁。
大学的四年,对阿贡来说,就像是一场与贫穷的漫长斗争。
不过,如果能获得奖学金,那么这些经济压力就会消失,甚至还能赚些钱,这也正是阿贡如此刻苦学习的动力所在。
奖学金每个月大概三千人民币,这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与阿贡相比,帕玛的家庭环境虽然稍好一些,但同样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
他的双亲都是工人,父亲在别人的果园打着零工,母亲则在商场干着服务员。
尽管他们竭尽全力凑齐了学费,但家中尚有四个年幼的弟妹需要照料,因此帕玛在生活上也极为节俭。
当谈及自己的家庭情况时,奥德彪选择了低调。
他轻描淡写地提到自己和瓦尔特来自布隆迪,家中有个小超市,生活还算过得去。
他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为了拉近与阿贡和帕玛之间的距离,避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另一方面,他也在照顾着瓦尔特的感受,不希望过多的暴露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