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堂课仍然安排在中午十二时两刻,跪坐在讲台上的陈恪看看周围,三千余名师生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是来听他讲学的,可他今天却不想讲学,而是提出一个更加新颖的讲学方式,“今天这堂课由各位同学主导,你们提问我回答。请学生会的负责人主持。”

他借鉴那个世界的记者招待会模式,在这里却十分新颖。

曾毅、曹汲、李淳、顾敬裘四位正副会长,石立、王韶、章惇等十五个执委起身走出来,兴奋地站在各个方位上。

曾毅率先指向一个举手的学生,青年起身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学问是如何学来的?”

这个问题挺有代表性,大家竖起耳朵听他回道:“我是一个黎民百姓。”

这时的百家姓尚未成文,百姓一词却已代表了基层民众,百是多的意思,寓意绝大多数人都是社会底层。

但陈恪却不是社会底层,他以前是举人,现在是七品宣德郎、观文殿侍读。

可他却说自己“是一个黎民百姓”,与学生提出的问题好似风马牛不相及。

但没人认为陈恪会说一句毫无意义的话,继续听他说道:“人类社会是以黎民百姓为基础的,而所有的学问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往上提升的。”

“可有些人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却忘了基础是什么,踩在云彩上远远飘离了这个社会,说出的神仙话、做出的神仙文、想出的神仙事与这个社会毫无关系。”

说到这他顿住,看看围坐在四周的师生方才缓缓说道:“他们所谓的学问已经变成了他想,可他想的也只是他想的,却不是大家想的,更不是社会需要的。”

说到这眼见许多人都在沉思,他就要活跃一下现场的气氛,朗声问道:“谁能告诉我,人若衰老先从身体的哪个部位开始?”

这个提问顿时引起众人的兴趣,有人大声喊道:“头发。”

也有人喊:“胡子。”

他们不用解释,白发白须就是老人的特点。

但有人不同意,大声喊道:“五脏六腑。”

这人偷巧,五脏六腑将所有的内脏器官都包括了。

于是大家不再提出自己的观点,静下来听陈恪说道:“人之衰老先从双腿双脚开始,当你从有力转为无力,从健步如飞转为缓步而行,从一口气走十里地转为只能走五里地还累得要死时人就老了。”

陈恪提出自己的观点,下面鸦雀无声,有人觉得在理,也有人心存异议,听他继续说道:“大家知道女娲造人的神话,可想没想过,女娲造人为何用土来造?”

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可这个问题大家没想过,听他解释,“老祖宗用这个神话告诉我们,人、离不开土地,当我们的双脚越来越少地接触土地时,他就老了。”

“神话中有人鬼神三类,在这三类中只有人是踩在土地上的,当人不再踩在土地上时他是什么?”

这个疑问却是肯定句,大家知道,当人不再踩在土地上时可能是神、可能是仙、可能是鬼、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可就是不是人。

所以人离不开土地,而接触土地的是双脚,双腿则是支配双脚的必要工具,陈恪说人若衰老先从双腿双脚开始的观点成立。

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就为陈恪的回答问题确立了论据。

他回到最先的问题,朗声说道:“人、离不开土地,而对学问来说,它的土地在哪?”

他提一个问题,反应快的学生就可以抢答了,曹汲率先喊出来,“黎民百姓。”

随着他的喊声,曾毅等人也跟着喊了出来,于是大家形成了共识。

陈恪最后做了总结,“想做好学问,还是心怀百姓脚踩大地走出去吧。”

这个回答被大家接受,随着曹汲的点名,又有一名同学站起问道:“请问先生、您对司马迁的印象不好,是否也否定了《史记》的价值?”

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全场顿时静寂下来。

而陈恪正色回道:“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基于这个概念,将人分为至人、神人、圣人、真人、贤人五个较高的层次,并贯穿到我们的思维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