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妥了吴大姐,赵海生很高兴。至于详细的细节问题,自然有其他人来协商,自己的事情就算是办完了。接下来就是发挥天启能力,帮着吴大姐制作新专辑。不过吴大姐的新专辑至少会收录《回娘家》和《知道不知道》,甚至还有收录以往的一些精品,这样一来,估计发专速度也会很快。
赵海生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让这两位大姐快点发专辑,别磨蹭了。
体制内的人做事往往都会精益求精,不在乎速度也不在乎是不是赚钱。赵海生向文大姐还有吴大姐说了好多次,现在盗版少,是发专的好机会,赶紧来一个新加旧的专辑吧。
但是这两位一个赛一个都是技术狂人。
你为一句唱词能分析半天,用各种唱法试唱,还能从全国各地请专家来商量。
赵海生等了很久,看到的竟然是这样的情况。看来以后唱片公司绝对不能签这种‘大神’了。折腾不起!
好在她们也不是没有缺点。她们的缺点似乎就是特别在乎等级名声。既然这样,赵海生只能投其所好了。
至少吴大姐就很吃这一套。对于赵海生来说,随身听公司多了两个小股东,对自己反而是好事。如果吴大姐能代表乐团入股那就更好了。刚才和吴大姐谈话的时候还没想到这一点,不过这也没关系,有的是沟通的时间。
告辞了吴大姐,赵海生一个转身,就去了文秀秀的练功楼。
等级制度真是害死人啊!
这两次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简直是一模一样,但还是有某种差距,显示主人的地位。只是文秀秀和吴大姐的身份地位差异其实很小。
到了文秀秀这里,赵海生可就完全是谈论技术层面了。
“大姐,您的那张新专辑,我想了想,觉得是不是这样。”见面之后赵海生也没有磨蹭,马上开始讨论专辑。
“咱们借鉴一下穆洋专辑的经验。穆洋的专辑制作的时候,打造的是第二个周璇。现在的听众原来不了解周璇,不知道她在历史上的地位。穆洋用了周璇的两首歌,现在很多乐评人都说穆洋就是现在的金嗓子。”
赵海生先对文秀秀吹起了穆洋。这个所谓的乐评人,大部分都是吴欣欣请的枪手乐评。不过这件事就不用对文秀秀说了。
“穆洋确实的风评确实不错,而且她唱歌确实有点意思。你继续说周璇吧。”没想到文秀秀对穆洋的评价也不错。
“周璇在3、40年代的好歌可是太多了。穆洋的专辑大卖之后,我们做了一个调查, 很多听众都对周璇的老歌很感兴趣。另一方面,周璇那个年代,很多老歌也都是民歌风格的。我觉得您的专辑,如果加入新歌的话,除了吴大姐那两首,还有穆洋专辑里面的几首,不如再挑一些周璇的歌曲。而且从乐坛地位来说——”
说到这里,赵海生停顿了一下,看到文秀秀似乎很感兴趣,就继续说道:“周璇是当时乐坛一姐,您在现在乐坛的地位,资历无疑也是第一啊。如果再在第一时间,把周璇经典的歌曲都介绍给听众,那听众对您的印象就可能会觉得,觉得和周璇类似。您说,听众会不会是这样的感觉?”
赵海生开始忽悠。文秀秀对金钱似乎不是很感兴趣,对社会地位,历史评价更感兴趣。这些赵海生完全可以理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