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大舅母带着表哥和表妹回来了。
见到顾阳一家也十分亲切。
表哥今年二十,还没结婚,额,怎么说呢,大舅一家比较穷。还要自家接济。没姑娘看的上也理解。表妹今年十六,还没找人家。大舅家也不是那种卖女儿的家庭。希望找个好人家。一直拖到现在。
得知了外面的情况也唉声叹气的。他们家本就穷,现在还收各种杂税。以后怎么活?
还爆发了战争呢,谁知道要打多久,他们这里虽然不在边境,但也不在内陆啊。取了一个中间位置。要是大衍败了,他们这里说不定都能出现大蓟军队。
隔壁郡的隔壁就是边境呢。不算远。
第二天,大舅出去了解到,周围数十个村子都拒绝交第二次杂税。现在每个村子都派人在一起商量。反正第二次杂税是不打算交了。就算衙门派兵过来也不成。大不了拼了。
这些村民可精明的很,知道这只是县老爷私下征税的杂税,他们可不怕闹大。大不了找郡守主持公道。所谓法不责众。官逼民反。到时候不管是不是县老爷的错,这位县老爷都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周围村子断定,县老爷绝对不敢闹大。
也正如这些村子所想,这位县老爷的确不敢闹大。万一被捅到郡守府那边去,第一个掉脑袋熄灭民愤的就是他。
为啥这些县老爷又敢收杂税呢?这就不得不说说县城到郡城的距离了。一路上强盗横行,山匪拦路。一般人可走不远。
但是····一旦这些村民形成规模,那么,这些强盗山匪也不敢拦路啊。你以为这是一个有超凡力量的世界吗?就一个普通世界,就算你再强壮,被几个村民提刀给砍了你也会死。
得知了这些情况后,顾阳也不打算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偷偷给家人喝点丹药水就好了。其他都不要去管。反正没多大事。只要等到郡城或者大衍王朝的战争结束一切都能回到原位。
直到一年后。
顾阳一家在李家村已经住了一年,一家人在顾阳的帮助下身体强壮,力气大增,气色都好了很多。平时就在村里帮助大舅一家种田,种菜。还能让出村的人带点东西回来。
中途,顾阳拿出了百两银子。说是灰仙儿送的。
给了大舅一家三十两。为了表哥能结亲,表妹找个好人家。老爹去送的。反正说了什么顾阳不知道。剩下七十两被老爹藏好。和原有的家底放一起。
给了银子没几天,大舅家就带回来了一个姑娘,是隔壁村的。也是穷苦人家。给了一两银子彩礼就接了回来。比较能干。干活也麻利。
表妹直接和村里一个老实人结婚了。大舅表示,俺妹这次送了十两银子回来,他会分出五两作为自家闺女的嫁妆。小家的开销。
反正都是一个村的,人怎么样大舅一家门清。再说了,大舅一家还有一家城里亲戚呢,你敢欺负他们吗?
这些一辈子都守着几亩地的本就认为城里人就厉害的人,不会轻易得罪。何况这些年大舅家经常受到照顾全村都知道。
都说李家闺女嫁了个好人家,还是城里人。过上了好日子。婚后还能经常帮助娘家大哥呢。
一年多了。村里时不时派人去打听信息。
每次都能得到不少好消息,什么战争大衍胜了几场,又输了几场。
什么县城的人交不起杂税走了多少人。
什么县老爷最近都不见人了。有人看到县老爷收拾家当跑了等等传闻。
一年半后。
郡城那边来人。为首的一队人马来到县城,后面还拉着囚车。里面正是我们的县老爷一家。
贪污民脂民膏,判腰斩。全城人可以围观。
当时顾阳一家人得到消息立马就收拾东西返回了县城。
顾阳还去看了菜市口腰斩呢。
啧啧啧,死半天死不了。哀嚎了数分钟。
何必呢。你说说,平时贪点也就罢了。居然发国难财。你不死谁死?
新来的县老爷贴出告示,什么冤屈,冤案都可以上报,衙门会秉公处理。
赢得大片称赞。但,县老爷贪的银子就没了下文。
顾阳看的啧啧称奇。这些贪官就是韭菜啊。贪多了就有人抓你泄民愤。然后带着你贪的银子吃喝玩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