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农村医疗探索,起风了
“滋补的药材是有的,不过不知道你父亲如今是什么情况,有些病人虚不受补,也不能乱吃滋补品。”
方唯自然不会在乎一点草药,但有些事他得问清楚。
田桂也说不清楚,方平就说自己陪婆娘跑一趟。
方平多少也懂一点医术,终归是要比田桂强一些。
第二天,方平和田桂就提了一些东西,去看望老岳父父亲。
婷婷留在了家里,盘莲帮着照看。
方平去队里转了一圈,检查了所有的设施,还特意去2号水井】那边转了转。
在经过全面修缮之后,两边的灌溉水渠和排水水渠就连成了一个整体。
即便是遇到干旱的年份,两口井也能保证水利灌溉。
大田里的油菜长得很好,在寒冬腊月能见到绿油油的一大片农作物,总能让人心情愉悦。
随后他就去赵家村转悠了一圈,和社员们喝茶聊天,直到临近中午才回家吃饭。
赵家村就是以前的三队,生产队基本上都是以自然村为基础的组建的,三队有一小半的人都姓赵。
方唯回到家,盘莲也刚好做好了午饭。
他们两口子加上方婷婷在一起吃了饭,随后婷婷还在这边睡了一觉。
直到方涛放学回来,田桂和方平都没有回来。
“妹子,你回头安排两个小家伙早点睡,我骑车去田家看看。”
方唯不放心,快速的吃了晚饭就骑车跑了。
晚上骑车比较危险,不过他带了手电筒,绑在了车把手上,勉强能看到路。
等到了地头,果然见到了方平和田桂。
“怎么个情况?”
“老爷子这几天不怎么吃东西,家里人本以为是身体虚,吃了些补药之后,情况更糟了。”
“我去看看。”
方唯去看了老爷子一眼,老爷子的岁数和关崇阳差不多,但身体显然不如关老爷子。
他经过仔细的询问,才知道老爷子这两天有便血的情况。
“赶紧送医院吧,吃补药没得用,搞不好还坏事。”
方唯当机立断,让方平、田桂和家人一起,把老爷子送到县医院去。
生产队没有拖拉机,他让大家做好准备,便骑车赶回了队里。
“元恩,跟我去一趟田家,紧急情况需要送个病人去县医院。”
方唯把邓元恩喊了出来,然后开着拖拉机去接人。
接到人之后便直奔县城,片刻都不敢耽误。
此时已经是半夜了,值班答复紧急给老爷子做了检查,最后确定是胃出血,需要住院治疗。
找到了生病的原因,方唯也不禁松了一口气。
“大哥,大嫂,那我就先回去了,在县里要是有什么事解决不了,就去找郭叔。”
方平田桂两口子肯定要留下,方唯便打算先回去。
田桂代表娘家说了几句客气话,方唯和邓元恩便打道回府。
第二天。
方唯就去刘会计那里交了油料钱。
“队长,救命的事情就不用自己掏钱了吧?”
刘会计觉得方队长有点太一板一眼了,特殊情况下用一下拖拉机怎么了?
这几台拖拉机不都是他“挣回来”的吗?
“规定就是规定,因人而异的话就没办法服众。”
方唯摇了摇头,坚持交了钱。
他不想自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让人抓住小辫子,正因为自己是队长所以才应该注意。
接下来两天,他和盘莲就担负起了照顾侄子侄女的责任,直到第三天,方平和田桂才从县城回来。
田桂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有田幽兰他们照看,两人便回来了。
“唉,当下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前后几件事,让方唯深有感触。
全国现有 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 9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
广大农村的医疗费用占比为25%,75%的医疗费用都集中在城市。
社员们普遍没什么文化或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这就导致很多农村病人的病情被耽误,小病也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这个现状,他一个小小的生产队队长肯定无力改变,但在二队还是可以做一些工作的。
这天早上。
方唯把郑虎、赵金生和郝艾珍一起喊到了队部,在办公室开了个会。
“根据去年6.26指示精神,以后要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报纸上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动起来了,咱们这边迟早也会落实。我考虑,咱们队能不能主动一点,先走一步?”
自从去年的六二六指示之后,“赤脚医生”这个队伍就开始冒头。
当然,现在还不叫“赤脚医生”这个名字,一般叫农村卫生员,要到68年之后这个名字才会广为流传。
关于农村医疗事业,有些地方快有些地方慢,方唯有些等不及了。
在他的理记忆里,后世针对“赤脚医生”的褒贬不一。
但他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久,深刻体会到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目前的情况不大可能让城市的医务工作大量的下沉,所以,赤脚医生这个群体就应运而生。
赤脚医生们掌握了初步的医疗知识,可以进行小病、常见病以及急救方面的处置,关键时刻能救命。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方唯打算从两个村子找出来这么一个人,经过简单的培训,能担负起二队社员们平常的医疗工作。
“队长,你的想法挺好,但咱们难找到合适的人。其实,你是最合适的,家传医术嘛,但你哪有时间?”
郝艾珍也知道农村的医疗卫生现实,当初要是没有方唯,包括郑虎、谢旺婆娘等人,说不定早没命了。
但整个二队很难再找出来一个像方唯这样的人,有文化、懂一些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说到这儿,她看向了赵金生,不知道赵家村有没有这样的人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