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归深思熟虑回应:“会派手下回家通知,多则十日左右,少则一周内就能到来。”

就这样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但霍去病依旧能感觉到来自从容表情后的某种隐藏威胁。不过当前形势下他也无力反抗,只能继续顺从命令。最终张大连声安抚说:“安心听令,服从命令,以后大家都会过得更好。”

始皇的巡游马车缓缓而来,声势浩大,仪仗万千,旌旗飘扬,气势恢宏。望着这一景象,即使是见惯世面的赵归也被深深震撼。

尽管他在长城边关遭遇惨败,但他仍然感到荣幸,因为如此庞大的帝国的皇帝竟亲自出城相见。

“嘿嘿嘿!”

“你在笑什么?”

“别自以为是了,站到旁边去。”

“你以为大秦的皇帝是来找你的吗?”

“你还是去找个凉快地方待着吧。”

李成显得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王彪心中那点得意瞬间被戳破,脸红耳赤。

士兵们快速收走了他的弓箭,并进行了详细搜身,最后将他重新锁上枷锁。王彪心里颇为不服气地想着,自己好歹也是草原上数一数二的射手,曾经担任屠各部落的首领,怎能得不到大秦 ** 的一瞥?

此时,李成和胡广整装肃立,恭迎秦皇驾临。“臣等参见陛下。”两人同时恭敬地说。

不一会儿,沉重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一列黑色卫队整齐地分开,八匹白马拉着金色御辇缓缓驶来。嬴政迅速扫视了一眼李成和胡广,接着将目光投向了旁边的火炮车。他下车后,直接朝炮车走去,问道:“此为何物?”

“启禀陛下,这是最早的陆战武器——火炮。”李成恭敬答道。

“火炮?”嬴政饶有兴致地绕着炮车走了一圈,“先前有人通报城外有雷鸣般的声音,我就猜测定是出自您的手笔。”

……

这时,嬴政的注意力集中在青铜铸造的火炮上了,似乎对这件兵器充满了好奇。冰天雪地中,嬴政用手摩挲着冰冷的炮管,感受到它隐藏的力量与杀意。

“真是一个好称呼:陆战之王。它的威力如何?当得起这个称谓吗?”

李成严肃地说:“微臣绝不言过其实,火炮在未来的历史上有一句着名的言论:‘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内’。”

嬴政点了点头:“这道理倒是深刻。既然如此,请为寡人演示一次。”

“陛下稍息片刻。”李成立刻准备好 ** 和引线,并塞满了弹丸。

嬴政急于见证火炮的实力,转而看向了身边的几位随行人员,尤其是那个曾经经历试验危险但幸存下来的将领赵诚。

“前次试炮全赖赵统领以身犯险才得以成功。”李成轻描淡写地补充道,“今次还请您协助。”

赵诚心中一惊。上次能侥幸生还,已是不幸中的一桩大运,现在再承受火炮冲击只怕命难保全。他勉强解释说:“小人虽然愿意效劳,只是旧伤未愈,实在没有力气了……”

嬴政动了恻隐之心,正要开口之际,李成就提出了多穿重甲的想法,但考虑到其风险并未采纳。

“不要强人所难了。队伍中有几名匈奴俘虏和受伤的战马,可以用来试验。”

最终选择在远处绑了几匹受过伤的战马作为测试对象。赵诚深吸一口气,目送这一切发生,心中对李成既感惧怕也有些敬佩。

随着一声令下,“ ** !”李成毫不犹豫点燃引信【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 ** 必须紧密贴合炮管,才能发挥最 ** 。”

“火炮长逾六尺,全部以青铜铸造。”

“仅靠一个人的双手,完成这种精密打磨谈何容易?”

“因此微臣……”

嬴政已经领会了他的意思,立刻追问道:“你有解决之道吗?”

“有的!”陈公镇定自若地答道,“一旦专用的水车竣工,在水利驱动下日夜不休地切割打磨,速度将快数倍甚至更多。”

始皇帝松了口气,接着又好奇起来:“这些火炮能不能造得更大些?”

“完全有可能。”

“造个十倍、百倍大小也不是问题,不过……”

说到这里,扶风心惊不已。他记得咸阳大炮重达千八百斤。若是放大十倍便是两万斤,再放大百倍,岂不是重二十万斤!

一炮轰出,半个咸阳城都会化为废墟吧?

但嬴政满脸激动:“除了什么困难?别担心耗费太多资源,哪怕融化咸阳宫中的十二座金人,我都要见到这巨炮!”

陈公神色凝重:“陛下,这事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想造此等巨炮,需要一位果敢且具远见卓识的君主、一位矢志奉献的工业大臣。”

“更需上千优秀官僚和十几万名顶级工匠共同努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