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进士绝大部分都在六部观政,已经有了八九个月的“实习经验”,武进士大多在京营“实习”。

为了增加这一次选拔的权威性,内阁和司礼监各留一人值班,其余全体出动,集体进行考核,又从翰林院调了几个人辅助。

大年初三,洪承畴终于进京,暂入内阁办公,正好赶上了这场盛事。

首先是文进士,以“东虏扣关,残破州县数十,如何反败为胜”为题进行策问。

几个内阁大学士充当各房考官,一一阅卷,看到合适的卷子推荐给方逢年,由其汇总后让皇帝总裁。

这些学子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一次只要通过了考试,选中的将成为“庶吉士”,甚至有可能直接进翰林院,故而人人重视。

策论之后则直接考试武艺,加试骑射、举重等科目,考察这些文进士的身体素质以及武艺。

之后则是看年龄和履历,30岁以上为重点考察对象,如果出身武将家庭或军户之家,则更是优选中的优选。

总之,通过这些办法找到一些能够“拿来就用,拿来就能上场”的高级人才,找到这些人之后直接授予庶吉士称号,上等的直接授予翰林出身,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随皇帝办事。

这明代的庶吉士虽然尊贵,却不像清代需要朝考,主要靠推荐,而且并非常科,有时甚至十年八年不选,这次皇帝通过考试选择,倒更加公平了一点。更难得的是直接授翰林院编修的身份,那可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些人的专利。

至于武进士,相对简单一点,那些在地方卫所或营兵中担任过基层军官的人优先选用,那些出身高级或中级军职官员家庭的人优先选用,那些醇厚朴实的人优先选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在京营的成绩。

几轮选拔下来,文进士初步筛选了150人,武进士只是按皇帝的标准重新排了名次。

武英门外,皇帝和几位阁老组成联合考察团,进行最后的面试。崇祯端坐上位,左边站着司礼监几位太监,右边则是锦衣卫堂上官,六位阁老在下首两边摆了两张长桌,一边坐三人,左边薛国观、杨嗣昌、方逢年,右边程国祥、范复粹、蔡国用。

杨嗣昌主要问有尚武倾向的人,程国祥主要问政务、理财方面确有见解的人,其他阁员也可随时发问。

这架势犹如上朝一般,崇祯本不想如此麻烦,可方逢年等人却坚持定要如此。

问了几个人后,杨嗣昌眼睛一亮:“你叫王汉,字……子房?”

一见到“子房”,众人都有点坐不住了。

众人只觉得这人好熟悉,40岁左右,一副好看的胡子,容长脸面,十分儒雅,颇有几分潇洒飘逸的感觉。

真的很有点应梦贤臣的范,也很像历史上的那个“子房”——当然只是画像。

王汉显然也听说了皇帝应梦贤臣的事:“回杨阁老,这个字是学生多年前就用的,由于读史的时候钦慕留侯张良,所以改名子房”

“有志气”,杨嗣昌点了点头,“不过你在对策中说的很消极呀,你认为我军在目前情况下不具备与敌决战的实力,是吗?”

“敌强我弱,宜兴侯贾庄之战正是最好的说明,所以我军目前最恰当的策略就是结成几个重兵集团,缓缓逼近,将敌人逼出塞外,再伺机歼灭敌人一部也就是了”

杨嗣昌的神色颇为凝重。

“那么我军就没有野战全歼敌人的机会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