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之事,事关吴王刘濞,不容得刘恒不三思。

刘恒赶紧叫来了云哥和贾谊,商讨此事的解决办法。

云哥是他最信任的人,每次大事刘恒都会和云哥商量,让云哥帮忙提建议,也几乎都能得到解决,正是在云哥不知不觉的引导下,自己对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

贾谊有才华,替自己解决了不少麻烦,而且得罪了朝中的不少人,也是刘恒的可信之人。

刘恒召见,苏云赶紧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拉着贾谊去见刘恒。

苏云现在真的每天都忙不过来,忙着管政治,还要管经济。

幸好自己现在已经在培养贾谊,毕竟在大家的认识中,自己的年龄也不小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日后自己肯定是要离开朝堂的。

将贾谊培养好,由他在朝廷中担任丞相,自己也可以放心地走了。

贾谊也确实有能力有才华,苏云一点就透,苏云现在总算明白老师为什么都喜欢好学生了。

贾谊到朝廷才一年多,已经可以接手不少丞相的活计,未来已经有能力接自己的班了。

……

“臣苏云(贾谊),拜见陛下!”

刘恒赶紧吩咐二人坐下,开始讲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缇萦救父的故事,苏云小时候是听过的,这是一个主讲孝顺的故事,也侧面反映了刘恒的仁政爱民。

“两位,事情的经过就是如此,事关吴王刘濞,朕不得不谨慎,将二位叫过来商讨一番,看看有无解决办法。”

刘恒满脸透露的对苏云贾谊二人的信任,这可把贾谊感动得透透的。

苏云则早已习惯了,倒不是说刘恒虚情假意,而是好歹在朝廷中混了30多年了,对这些话早已听了无数遍。

“朕的意思,如今,天下正在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正是缺人的时候,若给犯罪的人施以肉刑,终身会受到歧视,而且也无法再做活养活自己。

朕实在看不得百姓受苦,便是借助这个机会,将残忍的肉刑废除,改为笞刑。”

从刘恒的表情来看,此话完全是真情流露,处处体现了他的仁政爱民。

听完刘恒说的,贾谊率先发表了自己的建议:“臣早就在《治安策》中提到过,高祖当年建藩室拱卫帝室,实属无奈之举;

当时天下初定,社稷不稳,高祖破异姓而建刘姓,是考虑了江山的稳定。

可如今天下已定,藩室势大反而成了最大的麻烦,已经严重威胁朝廷,不再适合已经稳定下来的帝室。

而藩室之所以不反,只是因为实力不足,他们在积蓄实力,等他们野心足够膨胀,实力足够强大,他们必反无疑。

这吴王刘濞是藩室之中实力最强的,也是最有野心的,谊敢断言,日后造反者,必然有吴王一家。

像吴王这种人,实是欺软怕硬之主。

此时朝廷不应该顺着他,否则必然会助长他的野心,

因此臣认为,既然陛下想要赦免淳于意、废除肉刑,就应该强硬一些,让吴王刘濞见识到朝廷的态度,从而妥协。”

贾谊说得很有道理,他在梁国时,对如今的诸侯王都做了充分的调查,并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因此他觉得,此时朝廷的态度应该强硬一些,这样才能压得住吴王刘濞,让他不敢反。

对贾谊的话,苏云深感认同。

他从后世穿越而来,自然知道七国之乱,就是以吴国为首的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反抗朝廷的一场叛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