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晁错也因为太过于谄媚太子刘启,而得罪了太多的人。

事实证明,在宫里不能太过于出风头。

他深知,只有刘启继位,他才能坐稳自己的官位;

甚至说,刘启继位他才能活命,因此他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帮助刘启。

当年,刘恒为了做天下的表率,在长安城外开辟出了一片地,刘恒每年都亲自耕种。

可最近事情太多,刘恒忘记了这件事,种下种子后,就没有再去打理过。

等刘恒再想起来时,走到城外的土地里,却发现庄稼的长势比以往还好。

正是晁错建议刘启去做的。

身为太子,不仅要学好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为父皇分忧。

果然,当刘恒知道是太子刘启做的,对刘启是大加赞赏。

刘恒是重视发展农业的皇帝,看到未来继承自己皇位的刘启也是这般,刘恒心里自然对刘启满意了许多。

但凡聪明点的臣子,都明白这是出自谁的手笔了。

他们对晁错这种行为非常的看不起,也就和晁错的关系不咋地。

其中便是以袁盎为首。

两人政见不和,从此之后,二人便成为了彻底的死敌。

……

话说刘启为什么那么急着表现自己呢?

因为刘恒的儿子也都长大了。

刘恒现在甚为宠爱小儿子刘揖,因为这个儿子文静好学,聪明伶俐,和如今正处于青春期的刘启相比,简直好得没边了。

刘恒之所以让贾谊做梁王刘揖的太傅,其实也动了换储君的念头。

但是换太子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刘恒才没有急着动手。

所以刘启才急着表现自己,在父王刘恒面前出出风头,希望重新获得刘恒的重视。

而梁国这边,贾谊也是对梁王刘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不仅亲自对他教育,但他的衣食住行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刘揖这孩子也确实听话,将贾谊当成父亲一样看待,事事听从贾谊的。

教小孩子读书也不忙,贾谊趁这个时间,将自己这些年所有的见解汇总了起来。

自从被贬到长沙国,贾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着成此书,只希望能利用自己的才华,帮助刘恒治理好这个国家。

历时四年时间,贾谊终于将此策着成,趁着苏云来梁国的机会,贾谊交给了苏云。

苏云这次带兵立了大功,刘恒变得想着让云哥前往各诸侯国视察一下。

苏云走了一圈,最后来到梁国,再从梁国返回长安。

恰巧听说了贾谊迁为梁王刘揖的消息,梁王刘揖太过年幼,国家政务方面肯定要由贾谊决定,自己视察梁国肯定绕不开贾谊。

好歹也是同僚,算半个朋友,苏云肯定要来看看的。

贾谊不想前往京城,交给别人送过去又怕出了什么问题,恰巧苏云来了,贾谊就把此策交给了苏云,并千叮咛万嘱咐,让苏云一定要送到刘恒手里。

在将梁国的事情汇报完后,苏云便带着此策离开了梁国。

看着苏云的背影,贾谊终是欣慰地笑了。

此策一出,必将解决困扰大汉已久的问题,自己利用毕生心血将他着成,也算是无愧刘恒对他的知遇之恩了……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