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干脆呀!”

李国助似笑非笑地道,

“我建议您还是再慎重考虑一下吧。”

“毕竟山蚕生丝和丝绸目前即使在大明国内的市场也还十分有限。”

“至于海外市场,就更是几乎还处在尚未开拓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您就不怕它们会在日本出现滞销的状况吗?”

“毕竟山蚕生丝是带有天然色泽的,若是不经适当处理,难免会妨害染色质量。”

说到这里,他突然扭头对虞明珠道,

“我说的对吗,明珠姐?”

虞明珠一愣,没想到李国助会放着稳赚不赔的买卖不做,去好心提醒考克斯。

但她还是很快就放下疑虑,点头说道:

“小当家说的很对,不过咱们这里并不缺擅长处理山蚕生丝天然色的工匠。”

“我们可以选出其中能言善辩之人,派驻平户英国商馆做技术指导,”

“顺便帮助考克斯先生进行推销,以过硬的技术和三寸不烂之舌消除客户的疑虑。”

“所以我认为,小当家和考克斯先生都不必过于担心山蚕生丝在日本的销路,”

“最多一开始价格可能会比桑蚕生丝低一些,但应该也能到一担三百两左右。”

“至于山绸,我敢拍胸脯保证,绝对不可能在日本滞销!”

“这一点,稍后考克斯先生只要看到山绸实物,便可知我所言非虚。”

你倒是拍一个给我看看啊……

心里这样想着,李国助不由瞅着虞明珠饱满的胸脯,嘴角勾起了一个邪魅的弧度。

不管柞蚕生丝和丝绸会不会在日本滞销,

只要考克斯收购了300担生丝和200匹丝绸,

南海边地公司肯定都是稳赚不赔的。

明代一担约为120明斤,

一担生丝除过绞装的包装纸和棉纱的重量,差不多就是百斤生丝。

所以批发价按1斤生丝1两银子计算,1担生丝的收购价就是100两银子。

那么300担生丝的批发价便是两银子。

两百匹山绸,李国助应该会卖给考克斯平纹绸120匹、提花绸60匹、天鹅绒20匹。

平纹绸按一匹6钱银子批发,120匹可入账72两银子。

提花绸按一匹6两银子批发,60匹可入账360两银子。

天鹅绒按一匹12两银子批发,20匹可入账240两银子。

合计就是两银子,应该足够造几艘像样的战舰了。

其实如果仅仅是造船的话,1万两银子就够造一艘4000料的巨舶了。

但是如果要求用这1万两银子造出装载数十门舰炮的战舰来,就只能减小船只的体积了。

毕竟单是数十门舰炮的造价可能就得用掉三四千两银子。

这样一来,剩下的银两,就只能造1500料,或者2000料的船了。

根据现代考古发现,郑和历次下西洋使用的大船当有1500料、2000料、5000料三种。

又根据现代学者估算:

1500料海船身长15.34丈(47.71米),宽3.30丈(10.26米),深1.34丈(4.17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