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清朗悦耳,如黄钟大吕,在清晨的空气中传播开来,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一位老者拄着拐杖,缓缓走上前来,浑浊的眼睛盯着告示,喃喃道:“这学宫之举,倒是不错。俺家小子平日里就爱捣鼓些手艺活,说不定能去学宫谋个差事。”
旁边一位年轻后生也附和道:“是啊,俺家中正好有些旧布,正愁没处处置,如今学宫收购,倒是解了俺的难题。”
“俺们临淄,正靠着河,烂渔网、破布什么的,倒是不少。只是造纸,也能用到这些个破烂吗?”另一个年轻人也开口说道。
“嘿!你这后生,刘使君和刘将军安排的事,哪里有坑害俺们百姓的事?既然刘将军要这些东西,那俺们便拿出来就是了。俺家儿子也说,学宫里面纸不够用。”
诸葛亮轻捋胡须,神色庄重地说道:“诸位且想,若造纸之术得以兴盛,纸张产量大增,价格便会降低。日后,咱家中子弟读书习字,不再为纸张稀缺而发愁,知识传播也会更加广泛,此乃造福子孙后代之举。且学宫发展,能为临淄培养更多贤才啊!”
诸葛亮在一旁耐心地解答着百姓们的疑问,他言辞恳切,态度也和蔼,一一为众人讲解着学宫的计划与要求。
百姓们听了诸葛亮的这一番话,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用手中的拐杖用力地敲了敲地面,提高了嗓门喊道:“俺们临淄的娃子们,以后能不能有出息,可就全指望这学宫啦!俺这把老骨头虽然干不动活了,但俺家那些旧物件,都给学宫送去!”
旁边一位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也大声应和道:“俺家有不少破渔网,俺这就回去收拾收拾,给学宫送去,说不定还能换些钱财补贴家用。”
一位年轻的媳妇,抱着孩子说道:“俺回去也找找,看有没有能卖的东西,让咱孩子以后也能有更多机会读书识字。”
众人纷纷点头,吆喝着各自散去。一时间,人群如潮水般向四周涌去,脚步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有的快步流星往家赶,准备翻找出家中的麻头、破布等物;有的则与邻里结伴而行。
诸葛亮望着众人散去的背影,羽扇微微一顿,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澜,下意识地发出一声感叹。这临淄的百姓,质朴而又深明大义,犹如临淄城边那淄水,虽平日里波澜不惊,却在关键之时,能汇聚起磅礴之力。
“有这般民心,何愁学宫不兴,何愁临淄不盛,何愁天下不能大治啊?”
诸葛亮微微昂首,轻摇羽扇,转身稳步迈向府衙。他的白衣随风而动,似一片浮云飘入那威严的府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