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兰芳共和国一直受喝德兰红毛人的欺负。刘恩官哥俩在参加完婚礼后,就赖在达科达不走了,说是要跟着开平皇帝学些本领后再回去保家卫国,打红毛。

二人听到皇帝的责骂,知道闯祸了,赶紧一左一右把胡光墉扶了起来,然后灰溜溜地闪到一边。

开平亲切地帮胡光墉拍了拍身上的雪,笑道:“没想到胡老板身体如此矫健,吓着了我这不长眼的警卫。”

胡光墉连忙又跪了下去,要按大清的规矩给皇帝磕头。

开平又将他扶了起来:“胡老板,咱们这里不兴这个东西。我是国家的皇帝,管百姓的饱暖,你是人间的皇帝,管百姓的生死。大家都是平等的。”

寥寥数语,皇帝就迅速拉近了和商人间的距离。

胡光墉有些激动得,又有些恍惚,半天不知如何作答。

开平皇帝很快亲热地拉着他,进了药堂制药的作坊,边走边问:“胡老板,听说你研制的避瘟丹不错啊,现在销路怎么样?”

听到皇帝问到专业问题,胡光墉终于缓过神来:“托皇上的鸿福,避瘟丹目前每月产量只有2千盒,供不应求。”

开平答道:“后面军方的订单估计要不下20万盒。你这产量还得扩大十倍以上。”

胡光墉小心问道:“陛下,要打大仗了吗?”

胡光墉是个嗅觉极其敏锐的商人。早在上海时,他就在太平军和清军的长期厮杀中看到了中药的商机,专门组织一批老中医研制用于预防战场疫疾和创伤的中药,诸如可以清热解毒、治疗跌打损伤的避瘟丹。

他到达科达也有段时间了,不仅知道达科达极其重视制药,还和东边的邻居不共戴天,两家如同一山两只公老虎,迟早还是要干一仗的。

开平笑道:“你只管生产就是了,我听说你还有行军散、八宝丹、紫雪丹的配方,都拿出来生产。”

胡光墉马上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干脆地答道:“草民明白,我马上对外贴出告示,就说药堂失火了,年内无法恢复生产,停止对外销售药品。”

开平说道:“这也不是个办法,老百姓也有需要你的药治病,国家也需要你的药品挣钱。关键是你这个破药堂实在在小了。你马上跟我到梅州,我再给你批一块地,建一幢大楼,再建几个大厂,扩大生产……”

开平这时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想通过中药和武器等核心产品出口,换取黄金,尽量把全世界的黄金都放到达科达的金库里来。

李杰一行来到梅州的时候,正值腊梅盛开,清香扑鼻。

“李老头,你在家带孩子吧。”

红鹰虽然和亲爹不大对付,但和后妈的关系比姐妹还亲,连忙撇下老皇帝和小三毛,拉着后妈赏梅去了。

李杰把三毛扔给苟尾巴花,带着胡光墉到处察看地形。

几天后,他给政府发了封电报,建议给胡光墉在西尔斯和梅州再各批三十万亩荒山,专门用于中草药种植。

梅州有一座二十九层的大楼刚好要竣工,李杰也建议一并送给胡光墉,专门用来创建一个现代化的医药公司:达科达药业公司,彻底整合分散在达科达各地的药厂。

次日,政府的批复就通过电报到了梅州,李杰就带着胡光墉走到那座二十九层的摩天大楼,一览众山小。

他开始了装逼:“雪岩先生,这座大楼都给你了,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胡光墉又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虽说这些年在上海滩和杭州湾与洋人打了不少交道,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哪曾想有一天会拥有这样一座摩天大楼?他哪敢还提什么困难?

晚上休息的时候,胡光墉彻夜难眠,脑子始终在嗡嗡响,感觉他很快就要成为那个掌管人间生死的皇帝,以前老想成为大清第一首富的目标也不是那么香了。

第二天一大早,胡光墉思索再三,还是来到梅花宫,向李杰反映:“陛下,草民昨晚想了一宿,制造避瘟丹的原料乳香极其珍贵难得,如果原料没有保证,避瘟丹的产量也难以提高。”

李杰点了点头:“乳香我马上派人到阿拉伯去买。”

胡光墉又壮着胆子说道:“制药的师父们说了,紫雪丹需要金锅银铲,这样治疗效果更好一些。只是这样成本实在太昂贵了。”

开平大手一挥:“所有的金银都包在我身上,我给你一吨黄金、一吨白银。”

有那么一瞬间,胡光墉傻了。他没想到眼前的皇帝如此慷慨。

在皇帝的感染下,胡光墉最终流涕道:“陛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草民愿捐献一吨白银,为达科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不知不觉中,胡光墉已经把达科达当成了自己的国家。

开平知道胡光墉家底还算可以,也没有过多计较:“那就多谢胡老板了。”

等到商量公司具体股权架构的时候,胡雪岩坚持只要四成股份,让皇帝持有六成股份。

但是李杰有了更好的主意。他打算把那个叛逆女儿安排在胡庆余堂上班,以女儿的名义入股达科达药业,所以自己只要了二成股份,剩下的四成股份留给达科达政府。

随着年龄渐长,李杰也开始给孩子们留下些产业。

他在金山矿业和华西矿业公司的两成股份留给了长子李鹏举。他在铁路公司和远洋公司的两成股份留给了次子李开贤。他在毛瑟公司和克虏伯公司有两成股份留给了三毛。

甚至是哈威夷的那个让人意外的小不点也在奥拓公司和梅齐公司拥有两成股份……

这都是当时别人都不敢投的产业,也叫风投,三年不开张,开张管三十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