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开平皇帝一直在考虑龚橙这个半吊子的话,总觉得他的话有一定道理。

上次伍崇曜移民过来,带来了邓世昌父子、林国祥父子,龚橙这几年又陆陆续续带回来叶富、黄建勋、林永升、刘步蟾、严复、许寿山等人,这些人籍贯、年龄、志向等各方情况都和历史上的那批晚清海军精英吻合。

这些人年龄虽小,却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个个申请要学习驾驶军舰、保卫大清或达科达。

李杰如他们所愿,全部安排进了达科达的海军指挥学院预备班学习。

李杰开始意识到,达科达今后不仅需要从大清输入懵懵懂懂的难民,也要有选择地输入一批有一定家国情怀和文化基础的青少年知识分子。

达科达总不能老是像一个收破烂的吧?光收一些难民、灾民,甚至是亡命之徒、大烟鬼!

如果达科达要继续从大清引进自己想要的人才,少不了大清的配合。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杰最终还是放弃了绝对中立的原则。

他不仅答应协助大清在福建建立海军学堂,还答应卖给大清4艘快要淘汰的铁壳巡洋舰和8艘浅水炮舰,卖给大清1万支柯尔特式步枪,并在达科达的军校里开设一个海外班,为大清培养军事骨干。

同时,他也对大清政府开出了三项条件。

第一项条件是,由柯尔特步枪组成的新式陆军,必须由林文察和另一位湘军悍将刘松山掌握。部队组建完成后立即开赴伊犁,与螺丝人开战。

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消息,老毛子在黑龙江吃了大亏之后,感觉在远东地区后勤保障困难,占不了大便宜,于是纠集两万人马进犯离螺丝本土相对较近的伊犁。伊犁河谷已经提前沦陷了。

林文察和刘松山在历史上都是英勇善战的职业军人,让他们去收复伊犁,应该没有大的难度。

第二项条件是,卖给大清的军舰用于广州组建南洋水师,用于威慑阴发等国,不得进入内河,不得用于围攻江南太平军。

李杰开出的这两项条件表面上看,好像不针对太平军,但是还是偏向清廷。

清廷有了这些新式武器的加持,可以从容应对西北边疆危机,也可以减轻东南沿海防务压力,从而抽出更多兵力对付内地的太平军和捻军起义。

而且,清廷即使不用这些武器赤裸裸的镇压太平军,打些擦边球还是可以的,比如利用军舰运粮,封锁太平军控制的沿海港口。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军肯定会加速崩溃。

李杰也知道,这可能是他的一厢情愿,因此在恶狠狠地威胁了对方一番后加了第三项条件,清军在平定太平军和捻军起义后,不得杀俘,不好处理的俘虏可以送往达科达安置。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