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玺从康熙二年一直在江宁织造任上,到现在已经是二十一年。

当年,他刚到织造任上,就发现很多弊端——亏空巨大,且织造府各项成本太高,人浮于事。

于是他开始着手整顿织造事务,降低运营成本。

把织造府下辖所有的买办都开除,中间采购环节全取消,织造衙门直接到产地购买原材料。

尤其是大宗的生丝,大量收购来,用不了就存起来,等丝荒时还有的用。

如再有富裕,就等到行市最好的时候抛售。

因为地方上不光有官织厂,还有民织厂和普通百姓织工也需要生丝,他们没有财力囤积生丝。

这种做法给朝廷省了很大量成本,朝廷非常满意。

再就是培养职业织工。

在他之前,甚至在前明时,织造府缺了织工,只能从民间招人。

临时招募,临时培训,上手以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做出的织物质量没有保障,次品太多。

关键织造府是在给皇上做龙衣,皇家无小事,一个针脚有问题也不行

还经常发生用工荒,熟练职工经常在农忙时要回家种地去。

织造府给的工资也低,根本留不住人。

于是,曹玺提高了织工的工资,并开始培养隶属制造衙门的脱产织工。

仿照前明兵户制度,和八旗编制来的——老子当兵,儿子接着当。

专门招收小孩子来培养,而且只招收织工家里的孩子。

这就相当于办了一个织工技校,一代一代织工培养起来,源源不断。

学徒到了年龄就是熟练织工,直接上岗拿工资。

织工数量得到保证,织物质量得到保证,织工收入也得到保证。

皇室,衙门和民间,三赢。

胤礽之前还想着,将来哪天自己办学校,要不要让曹玺来做个顾问,荣誉校长什么的。

现在来看,只能指望曹寅了。

织造府的架子,曹玺已经搭好了,二十多年来,从无大差错。曹寅上任的话,照着规矩来就可以,也不用多费神。

剩下的,就是看他是不是像曹玺那样,官品、人品也都出类拔萃。

织造府经过曹玺的改造整顿后,每年能节省大量银钱。

户部每年拨给织造府的银钱,他从来不贪墨挪用一分一毫,用了多少就实报多少。无论最后剩余多少,统统返还户部。

每到荒年,曹玺还会拿出自己的俸禄,赈济灾民。在他的带领下,江宁的官员士绅都会拿出银钱,一起赈灾。

虽然他不是管民生的地方父母官,但四方百姓都在念他的好,争相给他建生祠。

“就盼着,曹寅有乃父之风吧。”

胤礽对曹玺的病情一无所知,也无能为力。

“太子爷,皇上得空了,请太子爷过去。”

梁九功过来通知胤礽。

等胤礽进了东暖阁,康熙脸上的戚然已经收敛得差不多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