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黛玉香菱

不加圣人要义?

不加思想引导?

只注实用?只谈显学?白话书写?

林如海都不用想,这书一旦真的著出来,林家的祖坟肯定要被天下的读书人给刨了!

而且还不止刨一次。

方永理解林如海的担忧,最终经过反复磋商,考虑到林家的祖坟问题,方永最终放宽了条件,允许林如海暂放《士论《兵论二书,先著《蒙学《商论《工论《农论四本书籍。

其中蒙学是最简单的。

林如海带着一些大熙降官,以及一些投靠到方永手下的士子进行着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当时的方永正在滁州,得知《蒙学完成后,遂令人加急印刷,然后下发到军中,给淮阴军的士兵先一步使用测试效果。

根据手下汇报,这本书的反响还不错,士兵的识字率提升了很多,就是依然有很多士兵抱怨,学习还是太难了……

不过和大熙原本的《蒙学相比,这本新的蒙学已经极大的降低了学习难度,不仅删减了许多历史典故和说教成分,还删减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汉字,基本大部分的内容都注重于简单易懂的速成式教学。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先让老百姓识字。

方永当然知道那些传统的历史典故中有很多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每个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典故都对人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其中有很多忠君爱国的思想更是统治者的根基。

但是,如果百姓连字都不识的话,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先识字,再谈其他。

除了《蒙学之外,剩下的《农论《工论《商论就没那么容易了。

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难。

编撰这些书籍仅靠翻阅各种古籍肯定是不够的,所谓隔行如隔山,林如海纵使学问再怎么足够也没有亲身实践过,想要编撰成书,还需要请社会各界的内行人士进行指导。

而又有谁愿意把自己吃饭的本事透露出去呢?

仅仅是《工论中的木工一项,林如海先后请了四名业内知名的木工,然后得出了四套完全不同的刨制木料的方法……

为了得出正确的信息,林如海和其手下的士子累的头发一天比一天少,这位曾经的大熙探郎眼看着就要向吴元看齐了。

黛玉看着实在心疼,为了减轻一些父亲的负担,就主动承担了其中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进行编撰。

宝钗听闻了此事,便也主动前来帮忙。

“哼,这都怪你!”

黛玉说着,撑起身子,伸出纤纤玉指,去捏方永。

方永的手掌在黛玉纤弱的身子上轻轻抚慰着,道:

“好妹妹,别生气了,过几天我举行一次科考,多给岳丈大人派些人才便是了。”

“这还差不多!”

黛玉重新趴回了方永身上。

方永道:“好妹妹,这次我还带回来一个丫头,你找府里的院子给她安置了吧!”

黛玉想了想,问道:

“之前你信里说的那个侠女?”

方永点头。

黛玉想了想,道:

“那就安排在西侧院吧,那里院子宽敞一些,也方便习练武艺。”

方永闻言亲了黛玉一口,道:“全凭妹妹。”

说着便准备往下滑去,奖励黛玉。

黛玉连忙红着脸叫住方永。

“嗯…别…先别。”

“妹妹还有事?”

方永问道。

黛玉道:

“有一件事,家里该添几个丫鬟了,粗使的丫鬟婆子虽够,但却缺几个贴身的小丫鬟。”

“宝琴妹妹的丫鬟之前被南王抢了去,香菱你给抬了妾,也该配几个丫鬟,还有这次新来的姑娘。我先前原本是准备托人去买的,只是难遇合适的,外面的人又忠心难测,你看看能不能想办法……”

方永听了,将此事答应下来。

“没别的事了吧!”方永问道。

黛玉轻轻“嗯”了一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