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自由的男人
那一天,太子坐在龙椅,两宫太后在后垂帘听政时,一个宫女走入朝堂。
“启禀娘娘,皇上传来圣旨让圣仁皇后、圣宫皇后阅览后,传于内阁九人,之后可自行决定是否昭告天下。”
圣仁皇后听到后,看向站在中间的女官,正是贾蓉的亲信丫鬟甄英莲。
“呈上。”
圣仁皇后看着走上来的甄英莲,因为是自己人,倒也没有让别人代为呈上。
甄英莲走到了大殿之上,又经过了龙椅,走入了两宫太后坐着的单间里。
这里四周都是垂下来的帘子,三十多岁的贾元春,以及二十多岁的前朝皇后正坐在椅子上看着这边。
两位皇后都穿着白色朝服,上绣金丝彩凤,面上端庄肃穆,无一丝杂乱之发。
身姿挺拔、脊梁笔直,双手自然的交叠在身前,以威严端庄搭配身上的凤冠霞披。
甄英莲将书信递给了圣仁皇后。
这位前朝皇后比贾元春更适合作为皇后,贾蓉之前的安排也正是圣仁皇后处理外政。
太子的生母圣宫皇后处理圣宫内务,管教太子。
圣仁皇后接过书信后看了三四分钟,迟迟不语。
很快圣仁皇后将书信递给了圣宫皇后贾元春。
贾元春接过书信看了后,越看越惊!
“退朝,留内阁九人,其余人退下。”
圣仁皇后发布了命令,而且是强制的,无视了甄英莲刚才说民主决定的提议。
群臣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最近皇上的举动明显很怪,明明身体健康却让两宫皇后出来垂帘听政,并且还那么早的让太子代替处理公务。
此时很多人都后悔太早立了太子。
等其余人走后,贾元春一声叹息,将书信递给了身边太监。
“传给内阁九位大人,这是皇上的旨意。”
“遵旨。”
太监很快下去把书信递给了左相,左相看到后面露惊慌之色。
其余人陆续也看了一番,皆是哑口无言。
很快书信回去了太子那里,太子第一次见识到他爹是个什么人。
当你们看到这张纸的时候,我已经出去周游列国了。
我三岁学文,五岁学习算数,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八岁时用圆规和尺自证正十七边形,九岁看雨水从天空落下后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十岁自创微积分,对自然科学充满了兴趣。
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家庭的重担让我不得不将心思放在了家族事业上,为此读起了我不喜欢的圣人文章,只为撑起逐渐破落的贾家。
隔壁荣国府要把女儿送入皇宫,我十岁时就深知这么做只会害了大家,竭尽全力的阻止此事,后来证明我是对的,贾元春进宫只有死路一条,还会牵连到整个家族。
繁重的家务让我心疲力竭,学习不喜欢的圣人文章,与不喜欢的人一起共事聊着仕途经济,更让我心疲力竭。
家人不理解我,过早的结婚让我不得不为小家和大家去努力,金榜题名拯救了贾家,我还记得那一天所有人都在笑,我也不得不跟着一起笑,毕竟我已经是贾家的主心骨了。
当官期间,同僚死了又死,一年下来能死一百多位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更有许多人被抄家除爵。
外出为官期间自学了医术,虽然因此得了皇上器重,但也更加忙碌,每天谨小细微,走路都要按照昨天的脚印走,不敢有半分的差错。
在外伴君如伴虎,在家又有家人不理解,浑浑噩噩的成为了摄政王,又被推举成了皇上。
我不当皇上,家里人肯定会被别人杀死,为此不得不继续肩负重任。
在此期间我也尽可能的多做了很多事情,做了一些对民族和国家有用的小事情,造福子孙后代。
从十岁开始,到三十岁这二十年间,我一点都不自由。
为了家人,为了朋友,为了国家做了许多我不喜欢的事情。
家里的女人只要嫁了男人,往后幸福是自己命好,不幸福就是当初瞎了眼被薄情郎骗了。
她们嫁了人就一辈子锦衣玉食,衣食无忧,想做什么做什么,整天任性妄为,连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只会埋怨我不管她们母子。
小时候被父母管控
年纪稍微大一些为家族付出
成家立业后被女人孩子压在头上,负重前行
这些年又为虚名艰苦奋斗,在小小的地方被困了四年之多,每天就如动物园里的老虎,不得自由,还要被人轮流参观。
累了,真的累了,这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我要出去看看,以后这个国家交给你们了。
落款:一个自由的男人
***
“包子,卖包子了,新鲜出炉的大包子,有肉有菜。”
“卖报了!云贵土司作乱,朝廷大怒!”
随着卖报的呼喊,很快有不少人去报摊那里购买报纸。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外面,一个穿着白色长衫的男子好奇的路过。
男子看起来二十岁出头,留着短发,嘴上也没有胡须,看起来就像是豪门贵族的公子哥。
即使是穿着简单常见的白布长衫,也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感觉。
此人正是离家出走的贾蓉。
贾蓉走着走着,就被两个背着步枪的男人拦住了去路。
“这位公子看起来面生,不是本地人吧?”
街兵看着贾蓉,感觉有必要盘问一下。
贾蓉身后从怀里摸出来一个证件,递过去笑道:“我不是这里人,这是我的身份证。”
街兵接过来看了看,很快露出奇怪的表情。
另外一个街兵也茫然的看了看。
很快街兵对着远处喊道:“何公子,劳烦您帮我看看,这上面写的什么?”
被称为何公子的人刚买了一份报纸,听到后走过来看了看贾蓉,又接过来街兵手里的证件。
“黄药师,二十三岁,籍贯宁波省桃岛,进京医考不合格,三年后可再考,京城太医院印。”
贾蓉微笑道:“进京考太医没考上,回家准备准备,过几年再考,劳烦把我的路引给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