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手里的家伙好,腰杆子就硬四千字章
天津卫校场。
劳尔开了个武器展销会,五门佛郎机炮依次排开。
杨博等人围着这五门炮,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李春芳不懂火炮,只说:“这炮造的倒是精致。不知堪用否。”
刚借调到礼部的邹应龙大放厥词:“古往今来,炮都是越大越好。”
“朱文正守洪都城时,在洪都城上布置了一门长一丈半,重达两千斤的无敌将军铁炮。一炮掀翻了张定边的帅帐,重伤张定边”
“再看看这几门炮,啧啧。长不过三尺,重也就两百斤不到吧?”
“那个劳什子以西巴尼亚真是小国。造炮都造的小家子气。这等破烂货,明军要它何用?”
“我大明天朝物产丰盈,西夷人有的我们都有,西夷人没有的我们还有。不但有,还比他们大、比他们好。”
“大明若与西夷人贸易,只会吃亏,占不到半点便宜!”
“太祖爷真是英明睿智,定下了封关禁海的祖制.”
这邹应龙不愧是都察院的第一喷子。他吐沫星子横飞,把佛郎机炮贬的一无是处。
杨博将手伸入炮管内抚摸,随后道:“邹员外,先别急着骂它无用。劳千户,你给我们讲解讲解此炮的特点。”
劳尔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
亚三翻译道:“劳尔说,此炮在以西巴尼亚名叫鹰炮,又名后装速射炮。”
“全炮分为炮管、炮腹、子炮三部分。开战前,先将炮弹和火药填入子炮。开战后,若要炮击只需将子炮放入炮腹,点燃引线即可发射。”
“炮管上有望山和照门,用于瞄准。”
“它轻便,易于迅速布置。每门炮都可配以木头炮车,炮车即是炮台。只需四名士兵,便可轻松移动炮车。”
“它最大的特点是射速快,且便宜、皮实。”
“有炮车能射,没有炮车也能射,就算没有炮管只剩下子炮,点把火都能射。”
杨博听的聚精会神:“嗯,听着颇为实用。”
亚三又道:“劳尔还说,以西巴尼亚有位爱喝酒的名将说过一句名言——手里的家伙好,腰杆子就硬。”
“如果大明买下一百五十门佛郎机炮,军队实力一定会大大增强。”
杨博道:“你告诉劳千户。我们大明有句老话,叫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吆喝得再好也得看真章。”
“你让他试射这炮,我们看看威力、射速究竟如何。”
亚三翻译,劳尔颔首。
劳尔似乎还想展示下佛郎机炮的机动性。他命令手下的四名西夷兵,先将弗朗机炮装到了炮车上。
随后两名西夷兵推着炮车,两名西夷兵各扛着两个木箱,每个木箱中装有两枚子炮。
劳尔一声令下。他们将炮车向前推了半里。
杨博道:“倒是轻便。只是不知威力和射速如何。”
亚三又命士兵扛出两个草人做靶,放在距离佛郎机炮一里之处。
劳尔抽出佩剑,高喊一声:“噗弱帕拉拉!准备”
西夷装弹手立即将子炮塞入炮腹,炮手用望山和照门瞄准了草人靶。
炮手大喊一声:“蕾丝脱!准备完毕”
劳尔将佩剑斜劈大喊道:“阿布瑞福瑞狗!开火”
炮手立即点燃子炮上的引线,“刺拉拉,轰!砰!”
这门炮装填的是开炮弹。两个草人立即被炸飞上天。
劳尔又大声下了三遍命令。前后不过西夷时的一分钟,四枚子炮全部打光。
杨博高喊一声:“好!其迅如风,动如脱兔,威力亦可!真是打家劫舍、杀倭灭虏不二之选!”
劳尔又让士兵展示了散弹子炮。一炮便能打出一道弹幕。
林十三感慨道:“下官曾在盱眙城外与倭寇野战。若当时能有一门佛郎机炮,装填散子。一炮就能送密集冲锋的十几个倭寇上西天。”
严世蕃在一旁道:“呵,火器好不好用,还是要问真正打过仗的人!而不是听那些坐在衙门里整日参这个劾那个的乌鸦聒噪。”
“我义弟虽品级不高,却跟倭寇交过手。炮好不好,他能没数嘛?”
黄锦笑道:“此言极是。”
邹应龙道:“可是这炮宛若一个小矬子,毫无威武之气.”
杨博瞪了邹应龙一眼:“邹员外,你久在都察院任职,不懂兵事。炮不是越大越重越好。”
“佛郎机炮轻便,易于移动。比洪武铁炮一类的重炮更适合野战。”
“刚才小阁老说的话有理。火器好不好用,得问真正打过仗的人。”
“我杨博打了半辈子仗,这炮好不好我能不晓得?”
亚三将杨博的话翻译给了劳尔。劳尔眉开眼笑:“尊敬的军事大臣阁下。您的睿智足以照亮整个远东。”
之前亚三将“兵部尚书”这一职位翻译成了西班牙宫廷的“军事大臣”,倒也贴切。
杨博又问:“可否演示下你们带来的火铳?”
劳尔命人打开了一个长条木箱,木箱中有十支穆什特克火绳枪。
此枪是一百年前由一个英国人发明,风靡欧洲。如今是西班牙王军的制式火枪,西班牙大方阵的定海神针。
劳尔又是叽里咕噜一通王婆卖瓜。
亚三翻译道:“此铳长六尺,铳子重一两,可射一百五十大步,每次装火药半两。”
随后劳尔命士兵装填、射击。
邹应龙看完来了精神:“杨部堂,此铳装填射出一次,弓箭恐怕已射出五六次了!”
“且若论精准,它恐怕还赶不上弓箭。”
“此等废物宛如烧火棍,要它何用?可见,西夷人的东西不是件件都好。”
杨博“噗嗤”笑出了声。他是刀枪里滚出来的,不怕得罪清流言官。
杨博用手一指邹应龙:“诸位,何谓书生之见?邹应龙就是例子。”“明军训练一个熟练弓箭手,需三年以上。且弓箭手需选拔膀大腰圆、臂力过人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