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分队通过在线的方式,与沪上中医药大学、三所附属医院联动开展组织生活时,讨论了有关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提到诸如“杏林学者——外向型人才”、“海外中医中心人才培养项目”等,这些沪上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人才培养和储备项目,应该继续发展,并逐步增加学习者的海外实践机会。
毕竟,沪上中医药大学正计划要建成并提升海外中医中心功能,就需要进一步做强、做实援外医疗队的中医特色,并积极推广中医药科研成果和技术标准,进而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与全世界共用、共享。
要做到这些,都离不开人才,因此未来的援外工作,不能全靠附属医院的大夫去自愿参与,而应该逐步建成并完善稳定的人才输送机制,否则效果的持续性将难以保证。
6月,分队成员们接待了沪上中医药大学及三家附属医院组成的赴摩慰问使团,虽忙碌,更多的却是激动。毕竟,离开祖国许久,思乡之情日益增长,能在异国他乡见到久别的领导和老师,兴奋自然难以平复。
代表团在摩洛哥的停留时间只有五天四晚,行程非常紧凑,他们不仅是来慰问,更带着推进中摩中医医疗合作建设的任务,因此行程的每一个步骤切换,甚至都需要精确到以30分钟为单位。
季川芎作为队长任总调度,负责各项工作的统筹、联络和协调;方白芷主要负责与医疗总队部有关的各项接待工作;王天临负责相关物资的筹和财务出纳记录;钱渝自然负责慰问使团在分队驻地期间的饮食;林倩作为翻译,则主要负责需要于摩方接洽的各项工作。
厨房作为接待的重要阵地,钱渝很是重视,他提前十天就把菜单列好并开始有序备菜。其他队员们除了四处奔波,准备好自己负责部分的各种材料外,每天也帮着钱渝一起备菜。
最终,从接机、接待、叙旧、言欢、拜访摩方医院、进行合作沟通,再到最后的惜别,所有流程都很顺利,各项工作的预期也都得以实现。
慰问团离开前,纷纷表达对大家凯旋的期待,大家相约不久后回国再聚,换一种形式继续深入合作,推动两国卫生领域的发展。
7月,在季川芎的带领下,历时近一年的查阅和整理,分队终于完成了穆罕默迪耶诊疗中心发展历史回顾资料收集和编纂工作。方白芷和季川芎合作完成的两篇针对当地特色病治疗的论文,也在中摩两方的医学杂志上得以发表。二人捧着援摩工作结束前的理论性工作成果,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只觉沉甸甸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十足。
8月,离开摩洛哥前的最后一个月,援摩医疗队员的心情既轻松也复杂。
轻松的是,将近两年的援摩医疗任务,即将顺利结束,效果甚至远超预期,一切都很圆满。复杂的是,不同于最初来时需要克服艰难困苦的无奈,在扎根这里生活工作近两年后,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对这里产生了感情。
白色的卡萨布兰卡、蓝色的舍夫沙万、红色的马拉喀什、黄色的撒哈拉沙漠、多姿多彩的菲斯,摩洛哥人用绚烂的色彩装扮的家园。可惜,大伙因为忙于工作,甚至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闲情去仔细游览与体会。
此外,土着柏柏尔人的游牧文化,与阿拉伯人带来的伊斯兰文化,历经千百年,多元文化在这里融汇共存,在摩洛哥孕育绽放出文明之花。可惜,大家也只是浅浅感受,并未来得及细细体味。
更何况,这里还增加了许多牵挂的人和事。
因此,一想到即将离开,大家的心里多少有些酸涩的遗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