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佩洛斐裂谷,汉森与阿耐坦诚相见后,他便将皇家第六骑士团的军权交给了阿耐。
阿耐拿到军权后,便将第六团编入收复军,并任命汉森将军为收复军的副指挥官。
在收复军的长官任命上,汉森向阿耐推荐将之前第六团的团长芦伯和第六团成员欧勒任命为五营的长官和副长官。
将团长芦伯任命为长官,阿耐自然没有意见。
不过这个欧勒......
“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阿耐在接手第六团之后,便对其人员构成进行了了解。
按照皇家骑士团的常规配置,一个骑士团里本该有一位正团长和一位副团长,可第六团却只有芦伯一位正团长,并无副团长。第六团的骑士成员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欧勒今年却已经四十多岁,和芦伯同龄,再怎么说也不该只是一名普通的骑士成员。
如今汉森将军对欧勒的举荐则更加加深了阿耐心中的疑惑。
面对阿耐的问题,汉森也不打算隐瞒,他解释道,“欧勒和芦伯都是25年前万人骑士团的成员...他们两人,曾经是好友。”
阿耐敏锐地抓住关键词,“曾经?”
汉森叹了口气,语气感慨,“他们都是我以前的学生,是很优秀的骑士。当年,万人骑士团从北疆撤退之后,欧勒便和芦伯决裂,对我,也慢慢变得疏远。”
阿耐:“为什么?”
“欧勒是被留在营地驻守的五百人之一,当年的北杜嘉沙河战役,他并未参与,也并不知道在那里面发生的事。骑士团有九千多人进入北杜嘉沙河,可出来的,只有两百余人。欧勒不能接受,他更不能接受的,是骑士团的投降。”
“但皇命不可违抗,最终骑士团还是撤退了。回到首都城后,欧勒就性情大变。后来皇家骑士评选,芦伯被评为第六骑士团的团长,欧勒则被评为副团长。可是没多久,欧勒就辞去了副团长之位。他不愿再和芦伯共事。”
“欧勒原本还想彻底离开骑士团的,但他曾和骑士团签订了终身契约,必须在骑士团待到规定年纪才能离开。因此欧勒便成了第六团的一名普通成员,从此在团里浑水摸鱼,颓废不振。芦伯因为曾经的交情,也不好说他什么。”
阿耐问,“您没有告诉欧勒在北杜嘉沙河发生的事吗?”
汉森摇摇头,“当年,皇帝和罗赛门法师警告过我们这两百个侥幸逃出来的人,绝不能将魔物【隐邱】的事说出去,因为此时一旦流传大陆,必定会引起恐慌。回到皇城后,很多人一直走不出在北杜嘉沙河留下的阴影,他们病的病、死的死,还有的精神失常......现在那两百多人除了我和芦伯,也就只剩十几个还活在这世间了。”
阿耐闻言,只觉得心中沉甸甸的。
一场北杜嘉沙河战役,毁掉了多少人的人生......
汉森的声音继续在耳边响起,语气带着些许恳求,“所以我想请您将芦伯和欧勒安排在同一个军营,让他们回想起过去的情谊,重归于好。”
阿耐想了想,爽快答应道,“有芦伯和欧勒这样优秀的骑士来做收复军的长官,我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那就让芦伯做三营的营长,欧勒做三营的副营长吧。”
听到阿耐答应后,汉森本想道谢,但听到是三营的长官后,汉森表情有些惊讶,“可三营长不是您的护卫骑士埃匹德吗?就这样换掉他好吗?”
“无碍。埃匹德我另有安排,更何况芦伯团长和欧勒骑士的资质都很优秀,他们来过北疆城,对北疆的情况也更加熟悉,做三营的长官没有任何问题。”
听阿耐这样说,汉森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想阿耐俯身行礼,“多谢殿下信任。欧勒和芦伯一定不会让殿下失望的。”
阿耐上前两步,扶起汉森,“将军客气了。希望今后,我们能一起砥砺前行。”
汉森对上阿耐的双眸,神色动容。
......
汉森离开阿耐的营帐后,阿耐便召见了埃匹德前来。
阿耐这几日都住在一营的营地里,因此当正在三营营地训练骑士的埃匹德收到消息后,便立马赶了过来。
“殿下。”
埃匹德走进阿耐的营帐,向她行了个军礼。
坐在帐内正前方的阿耐看向埃匹德的那双紫眸,说道,“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三营的长官换成了芦伯和欧勒。”
“是,”埃匹德站直身子,面色如常,“芦伯团长和欧勒骑士都很优秀,臣并无异议。”
“作为骑士,你确实比不上这两位长辈。但是埃匹德,你体内有他们两位都没有的东西,就是魔力。”
埃匹德心头一震,他抬眼看向阿耐,目光诧异,随后又迅速垂下眼眸,“臣不明白...殿下的意思。”
在希亚大陆,每个人的体质都有所不同。
有的人体内天生就有一个“器皿”,“器皿”会用以存放魔力,这是学习魔法的基石,也是一个人成为魔法师的重要前提;而有的人体内天生就没有“器皿”,没有“器皿”,就无法存放魔力,因此他们这一生都与魔法师无缘。
每当希亚大陆有新生儿降生,父母就会带着孩子来到所在城邦的魔法检测石下,检测自己的孩子体内是否有“器皿”。
检测石是一种巨大的水晶石,当体内拥有“器皿”的人靠近时,它就会发出光芒。“器皿”中所存放的魔力越多,光芒就会越亮。
而拥有“器皿”的人,也会被分为两类。有人的“器皿”天生就有魔力,这被称为“初始魔力”;而有人的“器皿”则是空的,他们的魔力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注入。
拥有初始魔力的“器皿”往往比没有初始魔力的“器皿”更有魔法天赋。
而埃匹德的体内,就拥有一个具有初始魔力的“器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