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那些属于千禧年,80年代的世界后,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60年代,那是个非常困难的时代,却也是个创造奇迹的时代。苦难从来都不值得歌颂,但苦难却始终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敢于挑战苦难的勇气永远值得传颂。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世界工程奇迹,红旗渠工程”。陈勇原本打算放影视剧给他们看的,但思来想去,还是先简单解说一下当时的情况比较好。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一块盆地,西靠太行山。虽然是盆地,但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无法蓄积雨水,而且林州市境内大量分布石灰岩,不能形成隔水层,地下水资源也相当匮乏。】
【历史上林县(今林州市)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从明朝万历到清朝乾隆、道光年间,皆有记载当地干旱缺粮严重到“人相食”的地步。】
天幕下,人们在听到人相食得时候,皆不由得眼前发黑,喉咙一阵腥酸,恶心。
明朝,朱元璋大怒,这后面的皇帝干什么吃的,他们选的官又去干什么了。面对朱元璋的怒火,户部官员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此等惨状,实乃天灾人祸所致”。
“天灾?人祸!”朱元璋冷笑一声,“天灾固然可畏,但人祸更不可恕!林县干旱,连年缺粮,甚至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朝廷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那年号万历的,为什么不拨银子!为什么不修水利!”。
朱元璋那是气的拍桌子,而后又话锋一转,“咱们治下,这林县也如此吗?”
工部尚书连忙说道:“陛下,林县地处山区,水源本就匮乏,加之连年干旱,确实难以应对”。
“难以应对?”朱元璋看着他们,“朕登基以来,一直强调水利兴修,为何林县的水利工程迟迟不见成效?难道朝廷的银子都打了水漂?”随后老朱就下了圣旨,修建水利,若有贪腐懈怠者,严惩不贷!
“是,陛下!”两位尚书齐声应道。
万历年间,大臣们看着天幕一边苦笑一边急,苦笑的是他们连皇帝人都见不到,平时皇帝贪图安逸,小病大养,无病也养,怎么会关心这种事呢。着急的是他们必须要有所行动,毕竟天幕把这事说出来了,这时候朝廷要是什么都不做,那就真的什么都不用做了。
清朝,乾隆看着河南那些奏章上写的都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偶尔提及旱情,也不过是"略有影响",气的想把奏折塞进林县官员的嘴里。
受召见的大臣们伏在地上,声音发抖:"皇上明鉴,林县确实偶有旱情,但绝无如此严重..."
"够了!"乾隆猛地站起身,"朕要亲自去林县看看!"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连忙劝道:"皇上三思啊,这路途遥远..."
"朕意已决!"乾隆的目光扫过跪了一地的大臣,"你们不是都说林县太平无事吗?那朕就去看看,到底是这本册子在说谎,还是你们在欺君!"
道光年间,据记载道光14至17年(1834-3837)大旱,人相食,此时道光在忙啥呢,在忙三月去明陵奠酒,以及洋人和鸦片的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