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九辞见南宫烨的事情已成定局,便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此次入我南诏的北狄士兵歼灭了一万一千余人,另俘虏了三千余人,其中就有北狄将领独孤信和其谋士,还请陛下定夺。”

帝王听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沉思片刻后说道,“将独孤信和他的谋士押上来,朕要亲自审问。”

不多时,独孤信和谋士被押至朝堂。二人虽身着囚服,却依旧神色倨傲,毫无惧意。帝王居高临下,冷冷地看着他们,“你们北狄屡屡进犯我南诏,今日被擒,还有何话说?”

独孤信冷哼一声,“成王败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无需多言!”那谋士却眼珠一转,拱手道,“陛下,我等虽为阶下囚,但我北狄与南诏接壤,边境局势复杂。若陛下肯放我等回去,我们愿劝说可汗与南诏罢兵言和,签订和平盟约,从此互不侵犯。”

此言一出,朝堂上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认为北狄狡诈,不可轻信;有的则觉得这或许是个休养生息的好机会。

陆朝歌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北狄狼子野心,屡次背信弃义。此次叛乱便是他们勾结朝中逆贼所致,绝不能轻易放过。”

陆朝歌目光坚定,继续说道,“若轻易放他们回去,无疑是纵虎归山,北狄定会卷土重来,南诏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臣以为,应当严惩这些俘虏,以彰显我南诏的威严,让北狄知晓侵犯我国的下场。”

慕九辞眼中满是赞赏之色,不愧是他的歌儿,目光如炬,一眼看穿北狄的狼子野心。他上前一步,朗声说道,“陛下,朝歌所言极是。北狄多年来在边境肆意侵扰,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如今他们与叛贼狼狈为奸,妄图颠覆我南诏,行径令人发指。若是轻易将他们放回,无异于给了他们喘息反扑的机会。”

他转头看向被押解的独孤信和谋士,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凌冽的寒意,“这些俘虏,是他们侵略罪行的铁证。臣建议,将独孤信等为首的重要人物公开处刑,震慑北狄;其余俘虏,可发配至边疆,充作苦力修筑防御工事。如此一来,既能彰显我南诏的威严,又能增强边境防御力量,让北狄知晓侵犯我国的下场。”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武将们纷纷附和,他们的声音激昂,充满斗志,“慕将军所言在理,对北狄决不能心慈手软!”

帝王微微颔首,扫视群臣,见大多数人都支持慕九辞的提议,心中已有了决断。“慕将军的提议甚好,北狄犯我南诏,此等恶行不可饶恕。独孤信等人公然侵犯我国领土,与叛贼勾结,罪大恶极,当公开处刑。其余俘虏按慕将军所说,发配边疆修筑工事。”帝王的声音沉稳而威严,不容置疑。

独孤信听闻,怒目圆睁,破口大骂,“昏君,你如此行事,北狄不会善罢甘休的。”谋士则脸色煞白,瘫软在地。

帝王听闻独孤信的叫骂,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神色平静,眼中闪过一丝嘲讽,“北狄若敢再来,我南诏定让他们有来无回。今日便是要让你们知道,侵犯我南诏的代价。”说罢,他大手一挥,示意侍卫将独孤信和谋士带下去。

接着帝王又看向南宫辰,眼中满是欣慰,“京都百姓因叛乱一事,流离失所,死伤惨重,辰儿,朕命你负责京都的重建与百姓安抚工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修缮房屋,重建街市,务必让百姓尽快恢复安稳生活。”

南宫辰连忙跪地领旨,神色坚定,“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重托。”

帝王点了点头,目光缓缓扫过朝堂上的众人,接着说道:“此次叛乱能够平定,北狄进犯得以击退,皆是诸位爱卿的功劳。只是如今百废待兴,等一切步入正轨,朕再论功行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