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深州市规划与建设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持续深入开展。按照要求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做总结,开转段会议,有大量的汇报材料。陆自明一边熟悉村镇处的各项工作,一边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总结材料、讲话材料起草。
这天,接到张如生的电话,市里要求各部门一把手要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上一堂辅导党课。下周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以及市委第三督导组都要参加市规划与建设局的党课,规格非常之高。张如生强调,这篇稿子不同于普通的活动总结材料,也不同于一般性的动员讲话,必须深刻解析科学发展观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的标准、内涵和实际那要求。既要结合工作谈科学发展,又要高于一般性的具体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高度,同时也要涵盖整个工作情况,不是一篇普通的讲话稿。
接到重要任务,陆自明投入紧张的起草工作中。交稿时间是一周,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打典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付。他精心构思了两天,又用了三天时间草稿,一气呵成。有了中央部委的工作阅历,加之挂职期间持续大量阅读,他的思想高度和眼界明显提升,文字的思想性和严谨性都得到很大提高。面对成稿,自觉十分满意。再花了两天时间反复推敲打磨文字,做了适当修改,然后顺利交稿。
周五,市规划与建设局八楼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第三督导组亲自参加局里的辅导党课。刘积仁做了一堂党课辅导,陆自明对着自己起草的稿子,仔细听刘积仁的讲话,基本全部照用,显然,刘积仁对这篇稿子也十分满意,而且从现场主席台上领导的表情来判断,都比较认可这篇讲话。他舒了一口气。以下是稿子的全文,篇幅较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下。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深州城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
根据市委的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作一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主要的目的还是和大家进行交流,共同学习提高。
九月九日,局里召开了全系统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会后,各单位都及时动员,全面部署,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活动氛围,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有效的开展,活动总体情况良好。下一步,希望各单位能再接再厉,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实将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深州城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弄清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对当下中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十七大报告中的一段论述:“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段话对我们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有两个事实依然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存在的问题不少,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就业压力继续加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等等。如果不深刻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抓紧采取措施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是为了应对这样一种严峻的形势,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在这过程中,也有失误和教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们的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文化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此外,由于过多地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成为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催化剂和导火索。“非典”的发生突出地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特别是卫生事业的落后状况暴露无遗;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资源的短缺更为突出。“非典”的爆发,再次向我们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指出,“发展绝不只是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少走弯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更好地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前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虽然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仍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其他许多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在人均GDP处于1000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发展趋势会分化为两类:一类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等,人均1000美元后继续往上发展;另一类,如拉美等地的国家,人均达到1000美元后,出现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和倒退。能否争取前一种前途,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所以,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四,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前,中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贸易摩擦不断,资源竞争加剧,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所以必须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二战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财富增多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导致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矛盾激化;有的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实行多党制、私有化,经济上依附于西方跨国公司,政党争斗不断、政局长期动荡,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倒退。在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汲取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切实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继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的必然要求。
二、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十七大报告中作了精辟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如果没有发展,社会就停滞不前,政府就没形象,群众就不满意,社会就不稳定,政权就不稳固;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科学发展。所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必须牢记,科学发展观下的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观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关于发展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