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繁华喧嚣,在《墨韵千秋》掀起的抢购热潮中愈发沸腾。书局内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书局里,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却顾不上擦拭,满心欢喜地应对着络绎不绝的顾客。一本本崭新的《墨韵千秋》被迅速打包、售卖,源源不断地传递到读者手中;书局外,读者们手捧新书,或三五成群地驻足交流心得,或行色匆匆地赶回家中,迫不及待地准备开启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知识的热忱与满足。
然而,在这一片热闹景象背后,写书门生的核心成员们却已悄然将目光投向了更远之处,他们深知,一本书的成功,不应仅仅局限于商业上的畅销,更在于能够为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让知识的火种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燎原。
在京城东郊一座幽静雅致的宅院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紧张忙碌的筹备工作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惬意。写书门生众人围坐一堂,面容虽带着连日忙碌后的疲惫,眼神却透着坚定与决心,仿佛即将踏上一场意义非凡的征程。
苏御,这位从初创时期便一路摸爬滚打走来,见证了写书团队从萌芽到茁壮的元老,率先打破沉默。他轻抚胡须,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也沉淀出一种沉稳与睿智。缓缓说道:“诸位,咱们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从吴兴的乱世初创,到如今此书备受欢迎,个中艰辛,唯有自知。如今,咱们切不可忘初心,当思回报社会,让知识的火种燃遍更广阔之地,惠及更多百姓。”
唐寅折扇轻摇,扇面上墨竹摇曳生姿,恰似他此刻心中灵动的思绪。点头应和:“苏兄所言极是。依我之见,咱们可举办公益讲座,广邀各界人士,将书中精华、历史典故、文学知识一一分享,让那些平日里难有机会接触学问的百姓,也能沐浴知识之光,开启智慧之门。”
陆文推了推眼镜,镜片后那专注的目光闪烁着智慧之光,补充道:“不仅如此,咱们还得准备些通俗易懂的资料,图文并茂,方便不同年龄段、不同学识背景的听众理解吸收。毕竟,咱们面对的受众广泛,必须确保知识能够无障碍地传递。”
众人一拍即合,当即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他们四处奔走,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人脉与威望,联系各方贤达。不出数日,一支阵容强大的讲师队伍便组建完成。既有学界泰斗,这些老学者们精通历史变迁,深谙学术精髓,能将复杂的史实讲得深入浅出,仿佛把历史的画卷在听众眼前徐徐展开;又有文坛翘楚,他们擅长诗词赏析,精通写作技巧,可让听众领略文字的魅力与力量,沉浸在诗意的海洋中;还有民俗专家,熟知各地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为大家展开一幅幅民间生活的多彩画卷,让人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有更深的认识。
与此同时,写书门生们日夜赶工,精心编撰讲座配套资料。他们从《墨韵千秋》中选取经典片段,配以生动有趣的插画,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为了确保老少皆宜,他们反复打磨文字,甚至请村里的孩童、不识字的老人试读,根据反馈不断修改,力求每一页都能引人入胜、易于理解。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幅插画的布局,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只为打造出最完美的知识载体。
一切准备就绪,首场公益讲座选址在京城最大的书院——崇德书院。这座书院历史悠久,建筑恢宏,承载着数百年的文化传承,是京城学子们心目中的圣地。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了轰动。
讲座当日,天还未亮,书院门口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衣着朴素的市井百姓,他们粗糙的双手紧握着简单的纸笔,带着对知识改变生活的期盼;有稚气未脱的学童,在父母陪同下,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仿佛即将踏入一个全新的神秘世界;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步伐蹒跚却坚定地迈向书院,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再听一听新知识、新见解,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书院内,座无虚席。苏御身着一袭青衫,稳步走上讲台,他目光温和地扫视全场,拱手行礼后,清了清嗓子,开启了这场知识的盛宴:“各位乡亲父老、学子同仁,今日承蒙大家厚爱,齐聚于此。咱们写书门生愿将多年积累的知识与感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望能为大家点亮求知之路……”
说着,他翻开手中资料,指着一幅描绘古代商贸集市的插画说道:“大家看,这画上展现的,便是古时繁华的集市景象。彼时,商人们穿梭其中,交易着各地的奇珍异宝。从这里,我们能窥见古代经济的一角,了解到不同朝代的商业政策如何影响百姓生活……”台下听众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人举手提问,或是探讨历史细节,或是请教读书心得,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苏御一一耐心解答,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智慧的钟声,在书院上空回荡。
紧接着,一位擅长诗词的讲师登场。他一袭白衣胜雪,气质儒雅,迈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讲台。他抑扬顿挫地吟诵着《墨韵千秋》中的佳句,逐字逐句剖析其中的韵味、格律与意境,引得听众沉浸其中,不少人轻声跟读,仿佛置身于诗意的海洋。他讲解道:“这句诗‘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将花拟人化,赋予了它灵动的生命力,仿佛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这般精妙的用词,正是古人对文字驾驭的高超体现……”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脸上满是陶醉与向往。
民俗专家则带来了别样的精彩,讲述着传统节日的起源、演变,以及各地独特的庆祝方式。他身着一袭褐色长袍,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说道:“就拿春节来说,大家年年都过,可知道它的由来吗?相传,上古时期有凶兽‘年’,每到岁末就会出来伤人,后来人们发现它惧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便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台下的孩子们听得眼睛放光,不时发出惊叹声,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文化认同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