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汝南郡内风声鹤唳,足足十一万大军如潮水般从四周汹涌而来。平舆城内的袁术,脸色变得惨白无比,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而在南阳方向,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张绣与刘表的联军正气势汹汹地发起猛烈攻击,南阳仿佛风中残烛一般,摇摇欲坠。尤其是当贾诩这位智谋过人的谋士成为张绣的谋主后,局势更是急转直下。

贾诩深思熟虑之后,向张绣献上一条妙计:表面上向刘表投降,名义上甘愿成为其部下,但却要换取张绣掌控南阳的军政大权。

张绣听闻此计,略加思索便欣然应允。随后,张绣与刘表经过一番秘密商议,最终达成协议,刘表为了在荆州北面形成一股屏障。竟然同意了这个看似匪夷所思的条件。

就这样,两军开始紧密合作,张绣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及贾诩的精妙谋略,逐渐占据上风。眼看着南阳就要落入张绣之手,成为他的势力范围。

再看汝南这边,形势愈发危急。为了弥补与敌军之间巨大的兵力差距,或许也是为了给自己那颗惶恐不安的心寻求一丝慰藉,袁术下达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在汝南大肆抓捕壮年男子入伍充军。

一时间,整个汝南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百姓们四处奔逃躲避,但仍有许多无辜之人被强行带走。经过一番折腾,袁术总算勉强将军队人数从六万多人扩充到约十万之众。

然而,这些新招募来的平民士兵大多未经训练,缺乏战斗经验和纪律性,他们真正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心知肚明。

随即,袁术当机立断,派遣麾下大将纪灵率领三万雄兵浩浩荡荡地进驻定颍。纪灵身经百战,勇猛无比,他一到定颍便立即下令加固城墙、增设防御工事,并严令士兵们日夜巡逻警戒,务必坚守城池,绝不让曹操的大军有丝毫可乘之机。

而在东面,袁术同样调遣得力干将出马。他派出阎象为主将,再配以陈兰和陈勋这两位能征善战之将,统领三万精兵奔赴前线,准备迎击来势汹汹的刘备与张辽联军。

至于袁术本人,则亲自统率四万大军坐镇平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一方诸侯竟然自甘堕落,从此过上了终日沉醉于美酒佳肴、歌舞升平之中的奢靡生活。

他对周边激烈的战事仿佛视若无睹,完全置身事外一般。每天不是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就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之间无法自拔。似乎那烽火连天的战场硝烟、喊杀震天的两军对阵都与他毫不相干。

汝阴城内,张固所率大军与鲁肃之部成功会师。就在数日前张固挥师攻克汝阴后,鉴于平舆更偏北方,且考虑到诸多因素,他决定暂且停止北进。故而,袁术一方并未遣兵前来与张固交战。

眼见袁术对自己毫不理睬,张固倒也落得个轻松自在。他一面派出众多机敏的斥候,令其奔赴四方,密切留意曹操和刘备两军的战局动态;另一面,则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平舆城内。毕竟,此城乃是袁术的根本重地。

平舆城,向来是袁术的大本营所在。此前,锦衣卫早已在此地精心布局、严密设防。然而,自袁术悍然称帝以来,情况骤变。他不仅将原先的居所改称为皇宫,更是下达了禁闭四门的命令。如此一来,城内的各种消息想要传出城外,变得异常艰难。

此时此刻,平舆城内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自从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称帝起,这座曾经繁华热闹的城市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而袁耀,作为袁术膝下唯一的爱子,自然顺理成章地被册封为太子。可惜的是,尚未等到袁术为袁耀遴选东宫妃子,大难便已降临。

而身为袁术之子的袁耀,在袁术下定决心要称帝之前,尽管面临着众多部将和谋士的强烈反对,但他依然坚定不移地站在了父亲这边,表示全力支持其称帝的决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